脫離困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對於生死這問題沒有充分的認知死亡對一個學童來說未必代表他不想生存,他只不過是在表達某些難言之隱或某些信息,他可能對大人世界表達一些控訴或者對社會一些控訴。
《青少年為何走上絕路?》
1。兒童眼中死亡是怎麼?見耶穌就是蒙主寵召/即是死亡。原因搞笑,女孩覺得生活得很忙,感到很累很忙,她不是想死,只不過是不想做功課而已
第一是小朋友覺得她真的是累,第二是其實她不知道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不知道死亡是什麼,第三是她想找一個避難所,誤以為耶穌就是避難所。
2。自殺行為的發展模式
小孩子的世界與大人的世界不相同
3。應對青年自殺的問題
一、風險評估
第1、有沒有跟家人同住,關係如何
第2、有沒有受到很嚴重的情緒困擾
第3、有沒有聽到很負面的聲音
第4、有沒有濫藥或瘀酒
第5、有沒有付諸實行
二、提醒家人及學校
三、藥物治療
四、心理治療
4。建立家庭安全網
消費文化轉變
逆市,人棄我取/進攻
大品牌壟斷市場的能力變得越來越低
以前大家不敢用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產品,特別是電器,因為內地生產電器可能會爆炸。隨著中國生產力提升,生產質素也提升的時候,相對地樂意
新趨勢,寂寂無名的小品牌/個人品牌/家族式經營生意
以前喜歡做一些銷售的詭計,以及銷售的心理學,令消費者購買一些比較貴的產品,基本800、豪華1200、超級豪華2000
不是話品牌無價值,品牌依然有它的價值,但體現跟以前有點不同。
作為消費者作出一個消費行為的時候,其實根據三個原則:P、O、M
Priority 過往的經驗、個人的意見
Other's comment 其他人的意見
Marketer 商家的銷售策略
過往比較注重是個人經驗,或者商家的廣告。
在社群經濟之下不同,P和M重要性相對地沒那麼大,O變得非常大。因為網上隨意就可以搵到一萬個網民,可以對於100家餐廳進行評分。
適用在高價格的消費體驗,是會用Other比較多,
首先睇什麼生意,產品是比較低價或日用品,是大量銷售,品牌重要性依然是比較重要。
經營策略,與其說提高產品的質素之外,更加需要想怎樣引起興趣和話題,讓人有話題在網上不斷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