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Go Wes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wc-AQJ2MYo


where there is no hope, there can be no endeavor.
(哪裡沒有希望,哪裡就不可能有努力。)

You can't build a reputation on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你不能靠你靠聲稱將要去做的事情來建立聲譽。)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till you try.
(除非你親自嘗試一下,否則你永遠不知道你能夠做甚麼。)

A healthy mind is in a healthy body.
(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體之中。)

An irritatable man is like a hedgehog rolled up the wrong way, tormenting himself with his own prickles.
(易怒的人像一隻反過來蜷縮的刺蝟,用自己的刺折磨自己。)

Bath twice a day to be really clean, once a day to be passably clean, once a week to avoid being a public menace.
(一天洗兩次澡真乾淨,一天洗一次澡也說的過去,一周洗一次澡只是避免危害公眾。)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低經濟增長

聯儲局(FOMC)下調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本的3.1至3.3%,降低至2.7至2.9%,同時調高美國今年失業率預測值,從4月份的8.4%至8.7%,上調為8.6%至8.9%,而上月的失業率為9.1%,顯示美國經濟復蘇仍面臨低增速、高失業率的挑戰。

美國經濟當前依舊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考驗,令經濟復蘇有放緩跡象。

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將於本月底如期結束,有分析指目前美元下跌空間有限,QE結束將提振美元。QE2結束後,聯儲局會繼續把回籠的資金再投資,將到期的國債本金進行再投資購買美國國債的政策,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並創造就業。

美股結束連續四天的升勢,出現下跌趨勢,相信港股會跟著這形勢發展。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目標通脹水平

聯儲局開始「放風」,正研究制訂「通脹目標」,以幫助推動經濟增長。

制訂「通脹目標」即央行將公開一個預期的未來通脹水平,並透過利率及其他貨幣政策的調整,從而達致此「通脹目標」。

透過此目標將能更好地管理公眾的通脹預期,並有助於在控制物價水平的前提下,刺激增長及增加就業。

聯儲局衡量通脹的指標,是扣除能源及食品的核心通脹,如聯儲局推行通脹目標,也將基於較低的核心通脹,並將以貨幣政策推升通脹至其「目標水平」。

這可說是變種QE3,為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巧立名目,減低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阻力。

奧巴馬政府明年要面對大選,這動作對他選舉有利,也對刺激資產市場的升浪有利。但這對我們有利嗎?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生活快樂」

  由於家人從來沒有為我慶祝生日,所以每年我對這個日子沒有太大的感覺,我對生日的概念模糊得有如對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認識一樣,兩者皆是一無所知。對我來說,生日只是平凡的一天而已。
  以前舊公司每月會幫當月份生日的同事舉辦一個集體生日會,仍記得那時候,那個所謂的生日會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大食會或者聯歡會吧。
  活了這三十多個年頭,我突然反覆思考,究竟生日是一個什麼日子,到底它代表著什麼隱潛價值?
  最後我的結論是:我只有一個生日,就是西曆一九XX年六月十四日,其他只是生日的週年紀念日。
  若果使用農曆計算,我應該是在上星期慶祝這個生日週年紀念日。這時候不禁想問,那一天才是我的生日「正日」?
  即使不去理會,生日週年紀念日依然按時按候到來,而在過去一年只是渾渾噩噩的話,這也是向死亡接近一年,有慶祝的意義嗎?
  因此,過好生活遠比過好生日重要。

(PS:祝賀大家「生活快樂」!)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美國經濟放緩

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出現放緩迹象,美國經濟增速在今年第一季度放緩至1.8%,日本遭受的地震及海嘯襲擊對國際產業鏈造成了衝擊,這是美國經濟在一季度減速的重要原因。

美國商務部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實際增長1.8%,這一經濟增速明顯慢於去年第四季度3.1%的增速,能源、食品價格攀升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使居民消費意願受到抑制,這是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金價

  美元正沽空合約有增加的趨勢,油組明天會討論油價,油價過高可能影響歐美經濟,最終影響油消耗。
  昨晚,黃金價格大升,一方面是市場擔心美國經濟轉差,衰退可能令聯處局推出更加多量化寬鬆的政策。
  另一方面,從供應來看,南美的秘魯大選,出現一位左黨軍人上台,令人擔憂政局及外資進入秘魯投資礦業,從而影響世界第六大的黃金生產國。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韓愈 師說

韓愈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是唐代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闡述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轉變風氣的作用。

當時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反映作者寫此文 是具有相當勇氣的,而文章也寫得偉岸不凡。它首先完整地揭示了「師」之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同時深刻指出「人非生而知者」,因而必須從師學習。文中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覆論證,最後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結論,與首段「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相呼應。全文篇幅雖不長,而涵義深廣,閃耀著真知灼見,結構謹嚴,脈絡清楚,又有錯綜變化之妙。

翻譯

古時候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出生比我早的人,他聞知道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聞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所以,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佈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而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許多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味。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呢,卻恥于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充,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聘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品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詩》、《書》等六經經文及解釋經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習過,又不被恥學于師的習俗所約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道理,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參考

脫離困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對於生死這問題沒有充分的認知 死亡對一個學童來說未必代表他不想生存,他只不過是在表達某些難言之隱或某些信息,他可能對大人世界表達一些控訴或者對社會一些控訴。 《青少年為何走上絕路?》 1。兒童眼中死亡是怎麼?見耶穌就是蒙主寵召/即是死亡。原因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