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星期二

詐騙園區

起因是中國大陸明星"王星"被騙去詐騙園區

這不是新事,每一天在香港生活的人,甚至乎在海外的朋友,經常會收到這些詐騙的電話、訊息,而這些電話、訊息許多時候就是來自詐騙園區。

一、究意這些有組織的犯罪集團是怎樣出現?怎樣運作?

二、新趨勢就是許多被騙去詐騙園區的人是可以用贖金換取自由的,以前都有,但現在似乎越來越多人講,到底苦主家屬應不應給贖金?

首先,全世界都有網絡詐騙的,不只是中國、不只是香港、不只是台灣,全世界都有,不過有一個明顯的分別,海外的詐騙都是用人的貪念作為起點,最出名的就是所謂利日利亞電郵騙局,但是後來出現許多其他變種,包括有些人會說某一發展中國家,可能是哈薩克、或者是土庫曼的石油公司高層、又或者自己是甚麼銀行經理、義大利的某個富豪的助手等等,說他意外得到一筆鉅款,現在需要找人幫忙,將這些鉅款轉賬到海外,問可否借用銀行戶口,還有會答應最終錢轉了出去就分一份。

針對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人,許多時候詐騙都是說現在政府公安正在調查,懷疑事主洗黑錢,就叫事主按指示做一些動作。為什麼中國人咁容易中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亞洲地區人民的其同經歷裡面,那些手握權力的人可能真的會對其他人敲詐勒索,若果不是,他們為何咁容易中計呢?講到底,神奇國度是一個人治社會,他們是會相信用錢可以解決問題,而敲詐勒索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從這些騙案的手法,都可以見到社會文化的差異。在海外的騙案主要是針對人的貪念,而在本地/亞洲地區,主要就是針對人的恐懼。但是無論海外或者本地,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被騙的人,其實多少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例如打算去貪別人一筆錢,最終被騙,不會到處跟人說,就算走出去跟人說, 人家都不會同情事主,例如一宗新聞,話說有個香港大學的新香港人女學生,自稱收到上海公安的來電,說她涉嫌幫人洗黑錢,將920萬資金分別轉去三個不同戶口,證明她自己清白。女學生照做,然後才發覺有點不對勁,報警求助。聽到這新聞,先入為主地想一個女學生何來九百幾萬轉賬給人呢?第二就是為何她會覺得把錢轉給人就能證明自己是清白呢?相信即使女學生是清白,她家人可能都在制度的灰色地帶,賺了不少錢,所以當聽到這宗新聞的時候,腦海想起四個字,奸有奸輸。

過去幾年,電話詐騙、網絡詐騙,要賺錢也越來越難,就改變手法,例如用網絡情願的方法,專門針對一些中年單身的女性,讓她們以為自己可能得到一份遲來的春天,然後就騙她們的錢。

另外海外會有發生的就是有人說他已經成功進入事主的電腦,提取了事主的裸照、裸聊時候的影片,威脅交付贖金,否則將內容轉發給事主親戚朋友,類似故事見不少,但隨著越來越多人知道騙案的運作,其實詐騙集團是越來越難謀生。

首先要明白這些有組織的詐騙罪案,它本身有一定成本,當然犯罪集團不會說人權,不會講生活環境,所以入去詐騙園區的人,生活是很坎坷的,但見一些台灣的報導,有些被騙去詐騙園區的人,最終自願留下,甚至乎是回去自己的地方,返台灣、返香港、去大陸會招募更加多的人去詐騙園區工作。但詐騙園區背後首腦不是純粹招聘人回來,就一定賺到錢的,即使每天打幾百個電話,可能最終都無收穫的,他們最有可能的就是向這群已經身在詐騙園區的人的親友著手,這兒無用你之處,同你家人說交付一筆贖金就讓你走。

不敢說所有勒索個案都是被騙的人本身向自己親友下手。但作為家人,會思考是否交付贖金,個人認為這個是每個家庭的決定,同時,詐騙園區其實出於生意的考慮,只要交付贖金,一定會放人,因為如果交了贖金,但換不到親人的自由,以後就無人會交贖金。雖然交換贖金的過程是毫無保證,不確定交贖金後會放人,但是作為一盤生意,其實他們清楚理性計算。情況就和駭客入侵系統然後勒索,交贖金才解鎖資料,兩者類似。

有些人中咗招之後,會問應否交贖金,因為電腦系統被鎖死,如果24小時之內不交贖金就整個系統沒有。通常第一個問題就是有冇備份,如果有備份的就不用理會,但如果無備份,就真的一定要去交贖金解鎖,通常會講都值得賭一賭的,假若資料是珍貴,值得拯救的,一試無妨,因為許多時候交贖金都真的可以解鎖。其實當見朋友交贖金的時候,自己內心有一些掙扎的,因為這樣做變相等於鼓勵犯罪活動,事實上許多攻府和執法機構都有一個政策,就是絕對不會鼓勵受害人交贖金,第一是有道德考慮,更重要一點是不想變相鼓勵犯罪活動。但最令人無奈的是通常在這情況之下,無論是政府、執法機備、或者任何資訊保安、任何保安,是幫不到事主解決眼前的問題,包括最回親人的自由、或者取回自己電腦裡面資料,其實其他人是幫不到他們,所以許多時候事主最終會交贖金,無論如何建議,如果事主覺得件事是有價值,可以用錢解決問題,都會用錢去解決,順帶一提,近期網上有許多討論說今次人質獲釋,究竟政府功勞有多大呢?

政府真的做不多少事情,甚至退一步說,無論是騙案,或者市民平時保護自己的人生性命安全,首要是要靠自己,坦白說,被呃去詐騙園區的人,有幾多是完全無辜個案?咁講可能有人覺得涼薄,但睇王星事件,當事人不是無懷疑,問題在於他明知那個自稱經理人公司有可疑,為何他還會去泰國會見呢?既然那個所謂經理人公司講自己是一個咁大製作,為何不可以去上海同他見面呢?反而要他去泰國試鏡呢?講到底都是因為是否有人覺得只要有機會試一試呢?要再強調一點,並非說被騙的人值不值可憐,而是保護自己,最重要是靠自己。

有人會問難道政府乜都做唔到?海外,一般政府會嘗試透過追蹤資金流向,如果真的找到某銀行戶口,知道裡面錢是來自犯罪所得的,可以凍結資金,中國、香港、泰國政府,若願意尋求國際協助,可能會有方法打繋這些有組織罪行。問題是今時今日的中國政府、香港政府會否尋求國際協助呢?

說回,亞洲的詐騙集團,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台灣有所謂金光黨,最初是街頭形式的騙案,後來越來越有規模、越來越大的集團式經營,背後一定有黑幫勾結,過去十年,詐騙集團將基地搬至東南亞新興國家,尤其是緬甸、柬埔寨、寮國等等。

幾個國家的特點是,一是政府等錢使,二是政府通常有嚴重的貪腐問題,三是政府跟國際社會的關係比較疏離,而他們本身也無規矩,無法治可言,再加上過去十幾年的一帶一路的建設,幫當地興建電力、電訊等等網絡,給他們有足夠基建,去做有組織罪案行為,但與此同時,無相應制度進行執法,就變成興建詐騙園區的理想地點。

詐騙或犯罪,背後多數跟賭場有關。任何罪行最難處理的關鍵,便是將犯罪得來資金變成名正言順的收入,便是所謂洗黑錢,賭場是洗黑錢很好的地方,例如柬埔寨的西哈魯克港、緬甸、越南甚至澳門的賭場,純粹做娛樂旅遊業就可以賺咁多錢?

不是講所有賭場都用來洗黑錢,也不是只有賭場可以洗黑錢,但實情是各國政府看到這些犯罪活動,有時候是睜一隻眼開睜一隻眼閉。

做偏門生意的人是求財,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不會直接招惹政府,所以話政府與犯罪組織有一定動態平衡,政府雖然口頭上說打擊罪案絕不手軟,實際上會計算代價回報。王星有名氣,能引起關注,泰國政府才會緊張。

泰國有抱怨,經營詐騙園區的金主是中國人,被騙的又是中國人,現在說泰國很危險。

實情是地球上有些地方因為地理因素,很難有效管治,尤其是海岸線很長,而附近頻繁的經濟活動的地方,很容易出現區域性犯罪組織,南中國一帶、另外歐洲的地中海也是一樣。

順帶一提,在十九世紀,南中國中帶已經不斷輸出廉價勞動力去世界各地,這現象便稱為賣豬仔。當年簽賣身契的人,其實不是不知道自己會去做苦工,只是當時覺得留在鄉下,結果一樣都是死路一條,十九世紀許多人去南洋甚至去美國,和當時社會經濟環境有關,一是太平天國,二是當時人口膨脹得很快,但可以耕作的土地越來越少,這些廉價的勞動力,如果不出口也無作用。

看回今時今日,無論台灣、中國、甚至香港,點解咁多人明知咁危險,為何還會去博一博?會試一試?原因是他們留在本來的地方可能都找不到工作,許多以前賣豬仔的人,去到美國,去到南洋,賣身契有年期,做夠十年之後回復自由身,他們反而返鄉下去賣其他人的豬仔。這便是所有犯罪組織,怎樣不斷招攬新人的方法。

另外剛才說到南中國海一帶,都是有組織罪案的基地。研究香港早期歷史,會發現當時清政府、英國殖民地政府,最頭痛的問題有幾個,除了瘟疫,就是海盜和治安問題。這地方咁多海盜活動,尤其是十七、十八世紀,香港都有張保仔的故事,當時海盜有一些本來只是水上人,做打魚的,但有時候打不魚,他們會做走私,掠劫附近的商船,慢慢有些發覺打魚都不是賺到多少錢,不如就正職轉行做海盜,後來成為以幾萬人計的海盜組織。海盜組織裡部份成員,最初是被誘拐上船,所謂上賊船,做著便成為全職海盜,甚至做海盜的頭目,張保仔便是一個咁故事。

所謂太陽之下無新事。當年海盜點解決,有一部份被朝廷招安,給他們一個地方官,這些詐騙園區的幕後金主,原來是政協、或者甚至乎是為統戰部工作,絕對不出奇,畢竟詐騙園區咁龐大隊伍,除了詐騙勒索之外,還有其他用途。

2025年1月14日星期二

歷史

2025不是容易過的一年,對香港人來說恐怕是一個比較艱難一年,因為同時面對經濟下行,經濟急速需要轉型,美國政治立場右傾,開始中西可能打新冷戰等等。

香港可能會變得很動盪,應該不會反對,但不代表香港必死無疑。

1965年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當時新加坡可以說是極為弱小市場很小,國家也沒有什麼傳統文化可言,因為它過往一直都只是馬來西亞其中一個城市,這個國家的人種也是五湖四海來的,欠缺共同文化可言,所以很難凝聚他們。新加坡資源缺乏,領導百多萬人生存下來,是重要任務極為困難一件事。

當時新加坡政府做對了幾件事情,令到今天新加坡比起其宗主國馬來西亞強得多,以下幾點可以給予香港人思考的空間。

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建立民眾的危機感,其實新加坡政府和全體人民都在這段時間有一個極重的憂患意識。

接著政府是要建立新加坡人的認同感,因為過去這裡的人都來自於不同,欠缺身份認同,大家就比較難去凝聚一起努力,所以當時政府是要求人民建立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

今天香港面對的問題,可能無新加坡當年咁糟糕,因為香港人經歷了一段很長時間的發展,累積了很多財富,現在只不過由盛轉衰而已。

所以官方的說法總是說未來經濟會很好、前途一片光明等等,相信政府咁講的原因是唔想製造混亂以及唔想打繫人民的信心,讓大家無信心消費、唔投資等等,但有時候承認問題給民眾有心理準備,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好過到頭黎真係打唔嬴才搵理由解釋好得多。

現在香港財赤咁嚴重,還說三年之後問題會自己解決,是否樂觀了一點以及太有信心。<信報>最近有文章提到,十幾年,政府支出增幅高達七成半,但政府的收入增幅只是四十多百分比,代表收入和支出不斷地擴大,支出部分的增幅最多是社會福利、教育和醫療裡面,所以現在政府面對轉盈為虧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暫時性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支出不平衡問題。

第二,新加坡人當時做啱的事情,就是無陷入一個意識形態之爭,新加坡選擇的是一條中間的路線,甚至中間偏西的路線,希望同時親近兩邊,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一步棋。

香港是中國一個城市,也都因為有殖民地的背景,以及是中國對外唯一窗口加上有自治權,甚實本身都有一個可以同時背靠祖國又採取左右逄源的姿態。

只得一個任務,令人民生存下來,重點就不是要走民主制度投票制度,當時採取的一種策略性的務實主義,當下困境是經濟,所以所有東西都是經濟至上。

新加坡變成一個嚴刑峻法的國家,要人民讓出自由和權利出來,政府回報的方法是給人民更好的生活,是可行的,但條件是政府本身要非常能幹和清廉才可以。

還有專制獨裁制度只是一個暫時的權宜之計,因為如果無辦法能夠為人叫帶來更好的生活,人民會覺得為何要讓出自由。相反,真的能夠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當人民生活質素提高的時候,就會有更加多對自由的追求。所以專制獨裁只能夠一段時間內可行,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成果。

第三,狠狠地將過去的傳統拋棄,當時政府無理所謂的傳統文化,將所有窮人逼出很髒的村落,搬進去建成一模一樣的新公寓,也廢除許多農村的習俗,嚴格地規管人民的行為,即是不文明的行為,吐痰、亂拋垃圾、家裡赤祼都是被禁止的,等同發達國家一樣。

香港要渡過這次經濟危機,其實我們都有許多過往傳統需要抛棄,最重要的是過往躺嬴的香港已經不存在,香港特殊地位不在,競爭力有多少就要直接跟其他地方比較。

另一個要抛棄的是過往那種發達方式,過往許多都是靠抄樓發達、靠賣地致富,現在仍然許多人死抱著這個觀念不放,期待樓價會重新上升,繼續用同一方式賺大錢。如果發展商不像以前咁好賺。

最後,新加坡做得啱就是政策得宜,其中一個是逼全民學英文,新加坡人SINGLISH發音不太好,好像挺有趣,但新加坡的英語水平應該是全亞洲最高,大部分民眾說英文都是流利,適合當時的條件,因為要接洽西方。

當年推行很多經濟政策,例如裕廊計劃,將沼澤地變成工業園區,就像香港的北部都會區,當時吸引五十多間外國公司,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新加坡知道海洋事業對國家發展最重要,所以專注鋼鐵、造船、興建港口等等,同時不忘發展文化產業,有京戲、歐洲交響樂、欖球和動物園等等,同時發展。少少似香港政府正在推行許多大項目,但問題是大項目是否算政策得宜呢?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或打造成一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是否能夠救到香港呢?

作為一般市民,有什麼應該全民一起學習,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未來世界對接?會否AI或者Web3.0的能力。

新加坡有強大攻府、清晰發展路線、廉潔的官僚制度、左右逄源的國際關係、以及高水平的國民,眾多因素加起才能克服困難。

同樣作為沿海國際城市的香港,多年跟他們競爭,不妨思考現在欠缺了什麼。

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夾公仔

香港近年夾公仔的店舖越開越多,夾公仔場更加是佈滿不同地區的小型商場,幾乎是攻陷港九新界,除了屋邨商場或橫街細舖,一些租金高企的商業地段都出現它們的蹤影,有人說市面夾公仔店越多就是代表經濟差,有很多新聞都是關於夾公仔機的投訴,網上也都越來越多人認為如果要夾公仔,有錢的不如去日本玩,無咁有錢的北上去深圳玩夾公仔,成功率會高得多,滿足感更加大,似乎香港經濟在夾公仔市場又輸一仗

年初時對夾公仔可以是無認識也無興趣,不過剛巧有幾個去日本和北上行程都遇到很多喜歡夾公仔的拍擋或者朋友,於是乎在陪他們玩的過程裡面,認識不少關於夾公仔的文化和玩法,
在這段時間,除了搞夾公仔機的台主有商機之外,也出現不少夾公仔的高手,他們會在不同夾公仔場裡面,留意一些有升值潛力的IP公仔,夾到的話轉手就可以賺到一定利潤,幾宗新聞都是圍繞關於夾公仔機的投訴,
有問題的營商手法,有人認為要立例管制夾公仔市場,但我更加認為香港既然是一個商業社會,一件事是否可行就應該交由市場去決定。難玩就自然會少人玩,既然夾公仔本身有一個經濟市場在裏面,即是它本身對社會有一種經濟效益。
而在香港經濟環境之下,搞得好可能對經濟有或多或少幫助,但現在香港這夾公仔機,越玩越難,越玩越爛,而偏偏在鄰近深圳和許多香港人喜歡去的日本,都有夾公仔機更加好玩的選擇,如果香港繼續玩下去,只是玩死自己。
深圳夾公仔機,無明文規定,每次成本低一點,機的難度又低一點,
成功率高其實是一種營銷的策略,令玩家看得見摸得到才會繼續玩下去。
深圳的消費市場本身以親民為主,這種夾到才開心的模式,令玩家玩得無咁大壓力。
因為日本或者中國夾公仔成本低一點和滿足感比較高,所以夾公仔本身除了一個追求戰利品的博弈遊戲之外,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也變成了年輕甚至成年人社交活動的場所。不少網友現在約出來見面,就是一齊夾公仔,無論享受過程,還是分享戰利品,都是新一代的社交活動。
留意到香港夾公仔場裡面,其實許多成年人去玩。情侶一齊去夾公仔當然不令人意外,經常留意到幾個大男人一齊在夾公仔機面前,研究怎樣夾走公仔,都算是擴闊我的眼界。
夾公仔都有它一定的市場,事實上越來越多香港人認識夾公仔這活動,和搞夾公仔機,如果香港人繼續搞爛夾公仔的市場,最終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實在非常之可惜。
為什麼深圳或者日本夾公仔會容易一點。在深圳,會發現成功率高到不合理,十幾玩就可以夾到幾個,甚至乎如果長時間夾不到的話,店員可以幫忙擺好位置,或者直接送一個給客人,點解可以咁佛系?
撇開香港人鍾意賺到盡,簡單來說上面成本低,公仔入貨價格便宜,薪金又便宜,地方多一點,租金又便宜一點,所以玩家比較容易得到回報,最終是租金和人工的問題。
夾公仔機的市場,最終是香港和深圳經濟的縮影,香港就越來越難玩,相對來說,深圳的性價比越來越高。
另類賭場,衍生出社會問題,或者營商手法,是會影響到香港形象,是否需要立例規管。
從市場角度,深圳或者日本人的消費是著重體驗,成功夾到的滿足感令到他們願意回去再玩,做出一個良性循環。香港先天地價高,薪金高,所以更加重視回報,鬥平就不容易,會否難夾公仔反而成為吸引玩家的挑戰?
又或者成個社會,由上而下怎樣去調整政策,可以在這大餅上面分一杯𡙡。
夾公仔帶來另外一種經濟效益,也帶來不少社會問題,包括助長賭博、賣假貨等。

參考

脫離困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對於生死這問題沒有充分的認知 死亡對一個學童來說未必代表他不想生存,他只不過是在表達某些難言之隱或某些信息,他可能對大人世界表達一些控訴或者對社會一些控訴。 《青少年為何走上絕路?》 1。兒童眼中死亡是怎麼?見耶穌就是蒙主寵召/即是死亡。原因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