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評估需要額外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工作,盡早以短信通知上司,詢問對方是否可以延遲呈交,待上司知道並再決定是否需要延後完成時間,又或者增加人手一起快速處理。
在等待上司回覆時加緊處理可以先完成的部分。
視乎上司如何回覆,如果上司允許安排其他同事一起完成項目,便應馬上將項目分成若干部分,並摘要重點讓同事們盡快了解工作內容,力求在上司放假回來前完成任務。
8號風球,上班時發現文件散落一地。
首先,不要進行執拾清理,應該先馬上拍照並向上司作匯報,而其他同事可以馬上放低手頭上不緊急工作,分別到樓下查看有沒有文件飄散到公共地方並撿回,以及拯救現場文件,將文件搬離現場以免繼續受破壞,跟着才是清理文件室。
即時處理現場後,應該緊急聯絡裝修公司到場維修窗戶。
清理完現場情況後,點算文件,記錄損失,再向上司匯報。
完成當日工作後,檢討並反省未來如何在惡劣天氣下減少損失。譬如在天文台發出警告前將文件搬離窗邊地方,假若地方環境條件所限不能做到,也可以用防水的大膠袋包好文件,以避免重蹈覆轍。
第一步是把這位申請者帶到會客室避免引起公眾注意,並安撫對方的情緒。
向申請人解釋一次牌照審批的條件及所需文件,並表明政府對所有申請者都一視同仁。
如申請人願意,為對方核實身份後,幫他查看申請文件,再向他解釋申請不批的原因,並協助對方重新遞交申請。
對於申請人口中提及的同行申請,不會為對方查閱或作出評論。
如有需要,主動提供熱線電話或自己的電話號碼給申請人,以方便對方查詢或跟進。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在2020年開展了「減廢回收2.0」宣傳運動,繼續推動源頭減廢,加強教導市民善用社區回收網絡,做到「慳多啲點止三色咁簡單」,實踐惜物減廢的綠色生活。
除了「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這三類常見的可回收物,環保署在社區擴展回收網絡,涵蓋其他回收物料,包括玻璃樽,以及慳電膽/光管、充電池、小型電器及「四電一腦」(即冷氣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網絡會確保妥善處理所收的乾淨回收物,並將之轉廢為材。當然,考生未必可以說得出全部的回收物料,知道多少說多少即可。
環保署致力發展回收網絡,推動環保教育及社區協作,以支持惜物減廢及乾淨回收。透過提升現有社區回收中心的規模,並會增設新的回收點,環保署將其服務範圍擴展至全港18區,統一接收以上提及的回收物,共同構建回收新網絡以便利各區市民。
同時,環保署會推廣乾淨回收新項目,包括廢塑膠回收服務,以及「入樽機」以配合日後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
環保署亦已設立「綠展隊」提供外展服務,向物業管理公司及市民就實踐妥善廢物源頭分類及乾淨回收提供實地介紹與協助。
除了市場上早已存在的環保事業,政府亦多次提出發行綠色零售債券,旨在讓市民有機會透過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直接為綠化香港作出貢獻,同時分享香港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綠色零售債券發債所得的資金用途是,為那些具備環境效益和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項目融資或再融資,換言之,環保與經濟並非二元對立,而是以環保來推動經濟,經濟成果又再循環地推動環保。
處境問:做運輸處counter
1・如果突然火警鐘響,點算
->我話先打電話問保安/管理處確認係咪火警先
->如果唔係,我會安撫市民,解釋只係警鐘因為某d情況響起
->如果係火警,就疏散市民
2・點帶市民離開,同埋你最後有咩要做 ->我話問下火警係邊個位置,安撫市民,然後由平時組成ge火警小組,組隊帶領市民有秩序咁離開
3・你最後有咩要做?
->我話人身安全最重要,要確保所有市民已經離開現場,
4・最後細火,市民上返黎,點算,點跟返次序
->我話首先處理本身處理緊既市民,再跟返籌號安排
5・部分市民網上預約先有籌,其他排隊既人投訴自己,大吵大鬧話頭先排好耐 ->我話先安撫市民情緒,向佢表示因為有突發事故令佢等咁耐,但因為要一視同仁處理
其他市民,因為其他人都等左好耐,但可以先同佢登記安排第二日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