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濟學談趣
Short Criminals: Stature and Crime in Early America
林行止:人體經濟學談趣
長人佔盡優勢 矮仔鋌而走險
一、
三位美國經濟學者,其中有人且獲得「基金會」(愛爾蘭美國文化研究所)的「經援」,經過多年研究,今年四月在美國國民經濟研究所發表題為《矮仔多賊》(《Short Criminals — Stature and Crime in Early America》, nber. org/papers/w 15945)的論文;題目匪夷所思、聳人聽聞,正好作為閑讀及閑文的材料。
未入正題之前,先說一門「新興」學說「計量人體經濟學」(Anthropometric Economics;下稱「人體經濟學」),這是從美籍匈牙利裔經濟史學家康羅思(J. Komlos)於一九八九年所創的「計量人體史學」(下稱「人體史學」)衍變而來。康羅思為芝大博士,是諾獎(經濟學)得主福高(R. Fogel)的高足,以研究「體高」(Physical Stature)與經濟發展的關係闖出名堂,並由此開宗立派,開拓出「人體史學」;由於人體高矮肥瘦與營養、疾病、環境以至遺傳等有關(決定體高的因素,遺傳因子佔百分之八十,其餘佔百分之二十),因此引出生物學和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
長期在歐洲名校任教的康羅思(九二年起在慕尼黑大學任教至今),於二○○三年創辦學報《經濟學及人文生物學》(《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並為首任編輯(現在仍是兩名聯席編輯之一);這份每年三期的刊物,對「人體經濟學」有興趣者必讀。應該稍作說明的是,「人體經濟學」之創,是因為人體與經濟有關,比如這派經濟學家指出從人體構成(結構)(body composition)可判斷薪津高下,他們根據美國《國民健康及營養查問報告》(《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及《全國青年縱觀報告》(《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的數據,得出人體結構中脂肪(body fat, BF)多少與無脂肪(Fat-Free Mass, FFM)對收入有直接影響。非常明顯,「有脂者」入息趨下游(decreased wages)「無脂」者上升。這種傾向對「全人類」(即不分男女老幼種族膚色)一視同仁,絕對平等。他們棄大家常用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不用,因其沒有在「有脂」與「無脂」間劃清界線。
二、
作者(們)爬梳一八二六—一八七六年被囚於賓夕法尼亞州感化院「監躉」的資料,印證了體高在勞力市場「具有競爭優勢」理論的正確性。這即是說,「長人」在勞工市場較有利(賺較多的錢;這種「學理」,筆者早於二○○二年四月十九日在〈長人自小信心強 身高酬厚有跡尋〉詳為評介,本文收台北遠景社《五年浩劫》);人體經濟學家指出,身體較高的人「出人頭地」,從小便受注意、關愛,在運動場上更備受注目且多有建樹,養成高度自信的個性,有利在勞工市場上的發展。統計同時顯示「矮仔」果然「多賊(犯法)」(他們未研究的是,「多賊」是否與「多計」有關)。換句話說,在十九世紀的美國,犯罪的人「矮」多於「高」;這種趨勢持續至今未變。
何以「矮仔多賊」,此非歧視矮人的胡言亂語,而是基於「長人優勢」令「高佬(較易)發達」,矮人只好另謀賺錢門路,而「犯罪」是「捷徑」之一。統計數據指出,身體較高的人,由於通常可獲較矮人為佳的薪津,等於做非法勾當賺錢的誘因下降,亦可說提高做非法營生的機會成本,因此長人少做犯法的事,比較之下,矮賊在比例上便較高賊多!人體經濟學指身長比平均體高高二吋的長人,收入比平均體高者多百分之二,據說(因筆者未見原文)曾任小布殊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現為哈佛教授的孟球(G. Mankiew),數年前提出要徵收「長人稅」的建議,因為他認為六呎長人的年薪比五呎五吋者平均多五千五百二十五美元,是「高度歧視」,因此要課以重稅。此說的真假姑且勿論,惟有此傳聞,可見「長人優勢」在「職場」上確有其事。
《矮仔多賊》指出,身體狀況與收入成正比,自古亦然。在買賣奴隸的時代,高且大者的「身價」肯定較昂,以「高大威」的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較強及肺容量(Iung capacity)較大,因此可以擔任粗重工作,在未有機械機器的年代,粗壯如牛、幹活有勁,等於生產力較高,當然可賣得好價;不但如此,「長人」還因自小養成的高度自信,工作起來較有效較受重用,因此較快樂,這種情緒可能會感染同工,進而提高工地工場的生產力……。一句話,「矮仔」相形見絀,便輕易走上長人少為的犯罪之途。
人體經濟學談趣.二之一
‧六月三日談美國中情局一文,把Forensic Economics譯為「司法經濟學」,這數天來陸續有讀者來信討論,其中以黃贊亮君最有建設性。黃君來函指他對此譯法不以為然,「蓋『司法』有經一定程序裁定枉直對錯之意,具官方色彩」。而筆者陳述的內容,「似無此等特質」,因此與「司法扯不上邊」。
黃君提議譯為「鑑隱經濟學」。他寫道,鑑,鏡照也,非直視,以他物反觀而得見;此學是從爬梳資料數據以得事情之來顯,而資料多非直接證據(如最高領導之指令);此學實以間接途徑試圖重塑被掩之象以示世,其象真邪幻邪仍可爭。隱,不欲示人也;個人、機構、集團及政府不宜宣於口、示於世之行為。這即是說,F. E. 是查找一些與公眾利害有關而未公諸於世的內情。黃君又說另一更傳神之譯法應是「照妖經濟學」,不過,他以為「此詞感情及價值取向強烈,難登大雅之堂……」。
筆者認為黃君所譯皆妙。港人熟知的法醫及「驗屍」的原文便是Forensic,此字有尋根問源「驗明正身」之意,彰彰明甚。Forensic Chemistry / Medicine / Psychiatry等獨立學科,都是以各種專業知識查找一些當事人不欲人知的內情;在這些專業中,以Forensic Accounting最熱門,舉凡保險賠償、個人工傷賠償、建築工程偷工減料以至商業詐騙(如英隆醜聞)等,都要由專業人士爬梳統計找出真象以供法官判案的參考。這種情況與法醫「驗屍」確定死因,如出一轍。
正因為Forensic有找出足以「呈堂」證物之意,筆者才譯之為「司法(經濟學)」。
不過,還是黃君譯的「鑑隱」最能反映此字的真意。謹向黃君致謝。
界外利益撩人 食客大破慳囊
三、
更「有趣」的是,康奈爾大學著名的「酒店管理學院」的餐飲管理學(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講座教授林米高(Michael Lynn,並非假洋鬼子林姓華人而是滿臉于思的白人),在一項對三百七十四名女侍應的調查中,得出「胸脯大小與『貼士』多寡成正比」的結論。雖然許多男顧客對訪員說他們給多少小賬(應為餐廳「硬性規定」之外的小賬),與侍者的服務態度有關,但林米高說資料顯示因服務態度決定的小賬低於百分之二,即服務良好的侍應所得的小賬比態度差的高百分之二弱而已。調查顯示男顧客對「大胸」(當然是比較的說法)、金髮及身材苗條的女侍應特別慷慨!林米高從實證研究的發現,印證了「民間智慧」的正確性。從不完整的資料看出,「隆胸」女性大都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工作,這種工作報酬的多寡,在大多數情形下取決於接受其服務的異性的給予……。整容醫生公會(?)若能公布顧客身份,當有助學者進一步的研究。
有人會說,「性感」的女侍應令男顧客「眼睛吃冰淇淋」,產生經濟學家所說的「界外利益」(Externality),即他們「眼前一亮」、心情暢快,也許還想入非非,忘其所以,遂多給小賬。這應為眾所周知的普通常識,何須學院蛋頭勞師動眾去「實地調查」?林米高不以為然,他認為對一些約定俗成的「文化現象」作科學性驗證,十分重要。
林米高接受《康奈爾太陽報》(《The Cornell Sun》;網址同名)訪問時,指出聰明的餐廳老闆應以他的研究結論,作為招聘女侍應的準繩。這即是說,女侍應的條件應以大胸、金髮及苗條為首選。多僱用這類女侍應,會大大降低餐廳員工流動性,因為她們收入較高便不會輕易跳槽,而工齡較長意味她們熟悉工作環境、認識顧客並了解其需要,因而可收客似雲來,三方—顧客、老闆及侍者—受惠之效!換句話說,餐廳應聘請有機會獲得大額小賬的女侍應;而僱用大批大胸女侍應的餐廳,林米高稱之為breastaurants。
令筆者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林米高的「民調」顯示有「胸脯大且堅挺」(large, non-droopy breasts)的女侍應「最具吸引力」(獲最多「貼士」);這雖是「傳統智慧」,然而,訪員如何量度「不墜」、「非下垂」,煞費思量;若憑肉眼觀察,則與「實證科學研究」精神不符。
何以男顧客對「大胸」女侍應「錢」有獨鍾,林米高說這與人類「進化」有關,以大胸象徵「好生養」,有較強的「再生產能力」,遂為男性所喜……。不過,此說肯定已無說服力。一如被問何以男女傾向選擇漂亮英俊的情人的答案是為了生育「美麗娃娃」一樣無稽,因為現代(全球每天消耗十億粒避孕丸令傾倒入河海的女性排洩物污染海水及淡水的現代)男女「相悅」早已不在乎傳宗接代,對「大胸」女侍應狼(郎)顧,以至出手大方、大破慳囊,當然更與生兒育女無關!
林米高這種論調,當然不是人人同意,他的法律系一位女性同事便提出反對,但「反對無效」,因為除非政府立例規定不准顧客給「額外小賬」;然而,有吸引力(有一定標準但各花入各眼)的女侍應肯定有「小賬優勢」。而在一本剛出版的《美麗偏見》(D.L. Rhode:《The Beauty Bias》)中,作者史丹福法學系教授狄波拉.羅德認為「一些憑美麗與否作出的決定特別是有關聘用、升遷及辭退,應被視為非法(illegal)」,因為這牽涉到「均等機會原則」(principles of equal opportunity),她認為一個人的機會應來自其工作能力、工作表現而非其外表(physical characteristics);可是,羅德教授同時指出,「外表無效論」會對時裝、化妝(以至整容)業有負面影響……。羅德的提議當然認同者眾(尤其是平等機會委員會),但恐不易落實。
四、
林米高的學術生涯可說完全建立在研究「侍應與小賬」上,康奈爾大學網站(www.news.cornell.edu)的資料,說他去年八月在《社會經濟學學報》發表第十六篇論小賬的論文,其材料來自從二十七家餐廳一共二千五百四十七次「隨意晚餐」(casual dining)收集的統計;這些來之不易的資料顯示「貼士」多寡與服務態度有關之外,尚有一種林米高當時稱之為「不易揣測的神秘因素」;這種因素,顯然便是其最新發現「胸脯大小與小賬成正比定律」(這是筆者杜撰的名詞)!林米高估計美國餐廳顧客「自願支付」(voluntary payments)的小賬年達一百六十億美元(這是一盤「大生意」,小賬因此值得學者進行研究);但美國餐館「硬性規定」小賬數額,不管自願或不自願,亦不管你是否滿意侍應的服務,這是顧客一定要支付的額外開銷,因此稱為「自願」,似不符事實。
「人體經濟學」至今仍未建成一套邏輯周延架構完整嚴謹的理論,看情形快有「大成」。過去筆者斷斷續續寫過何以美貌與「高人」在勞工市場佔有優勢的評論,如今學者證實女性胸脯大小與收入有正比關係,這方面的學術成就肯定會成為「人體經濟學」的一部分。事實上,若學者能揚棄迷信,對一些看來玄之又玄的術數如顱骨學(Phrenology)、掌紋學等,進行實證科學研究並建構計量程式,是不難建成一套有理有據可為參照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理論的。數年前,關愚謙教授介紹一位友人來見,是位長期研究內地某省監獄囚犯掌紋有成的掌紋相士;她研究他(她)們的掌紋並作了統計,顯示死囚掌紋與眾不同的特徵,而其他監犯犯罪輕重以至壽元窮通等,亦可從各有特色的曲直交錯掌紋中展露。這位女士理論(傳統掌相學)結合實踐,說來頭頭是道、自成一家,和西方經濟學者對人體其他部分的研究,東西輝映;可惜後者以之「行走江湖」(既以之謀生,便可能保守秘密不會把其經驗及統計和盤托出,公諸於世)、相掌賺錢,缺乏把之提升至形而上層次的意願與學養,囚徒掌中秘遂進不了學術殿堂。在筆者看來,這種從實證中得來的學問,只要稍加整理,去迷信存科學,便可大大豐富「計量人體經濟學」的內涵。
人體經濟學談趣.二之二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America’s Oil-Spill Nationalism/彭定康﹕美國原油泄漏 民族主義氾濫
2010-07-15
【明報專訊】當「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喧囂塵上之時,它就變為了一場人們應當躲避的海嘯。目前,英國石油公司(BP)便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場破壞墨西哥灣沿岸社區、並為海洋生物帶來滅頂之災的環境災難,是一次重大的全球悲劇。英國石油公司必須為此承擔相當大的一部分罪責。同樣,以此類推的話,諸如Transocean及Halliburton這樣的美國公司也難逃其咎(這兩家公司也參與了這一以悲劇收場的事業);不過,看起來它們的國籍使其逃過一劫。
英國石油公司負有重大的企業責任,同樣,在印度博帕爾聯合碳化物工廠造成化學災難(初期有3000人遇難,其後數年可能再有1.5萬人喪生),以及1988年在北海導致阿爾法鑽井平台事故(事故造成167人死亡)的美國公司同樣責任重大。在美國,企業罪行並非從無先例。
美國政治家應反思
在向所謂的外國企業——英國石油公司發起攻擊之前,美國的政治家們或許也應稍作停頓,反思一下美國國內政治與石油產業之間的緊密關聯。這種關聯肯定是造成深海石油鑽井規制鬆弛的最重大原因之一。
以上所言並不能為英國石油公司在工程方面的失誤以及該公司拙劣的公共外交開脫,我也不打算淡化已發生事態的恐怖程度。不過它卻能提醒我們,儘管美國在許多方面是世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社會,但該國同樣也能表現出令人驚訝的狹隘與民族主義色彩。美國對於海外所發生事態的了解是有限的,而且這種了解時常還被簡化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漫畫式描繪。
美國人將英國石油公司視為一家英國企業,也知道英國地處歐洲。他們似乎還認為歐洲已日漸式微,歐元正如其古代建築一樣土崩瓦解。歐洲是一處歷史遺蹟,雖早已毁滅,但仍自我標榜。
正如英國石油公司一樣,歐洲也存在着問題。不過我們無法接受那些連護照都沒有的美國政客,以某些歐洲人士以往專門用來描述喬治布殊政府及其政策的那種居高臨下的譏諷口吻,對我們加以貶低。
歐盟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經濟體
儘管歐元苦難重重,但歐盟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歐盟的經濟規模比美國更大,它近乎中國的兩倍,是印度的4到5倍。
歐盟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區,而且它在應對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上升過程中的表現也遠強於美國或日本。在1999年以來的10年中,中國佔全球出口總額比重從5.1%升至12.4%,日本的比重則下降了4個百分點,美國的降幅更是接近7個百分點,從18%降為11.2%,而歐洲所佔比重僅僅下降了2.4個百分點,由19%降為16.6%。
在所有大國中,歐洲擁有最好的環保記錄,它是貧困國家最大的發展援助提供者,在政治上也具有穩定性。歐洲的問題正是其所相信自身的最大成就的一部分,歐洲人認為他們享受着全世界最高品質的生活,這種生活是自由與社會團結的融合。福利民主制度與多元主義、法治以及源遠流長的文明攜手共進。
沾沾自喜的情緒,使我們拒絕接受那些為了維持生活品質所必須的變化。我們這種理所應得的觀念大大超過了我們的償付能力。因此,今日許多歐洲國家正面對着龐大的公共赤字,加上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及日漸老化的人口,我們可能會發現歐洲的增長率在未來幾年將被競爭者愈甩愈遠。
引入歐元正是為了刺激那些活力和競爭力較弱的歐洲經濟體,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大陸的南部,人們希望以此降低它們的開支並增強其競爭力。這樣,它們將能與諸如德國這樣更具效率、管理更為審慎的經濟體並駕齊驅。但願望並未化為現實,特別是西班牙、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這幾個國家,任由伴隨歐元引入而來的低利率為其國內景氣提供動力。這些國家沒有完成結構改革,國內薪酬和成本激增,相對歐洲那些經營良好的經濟體,它們的競爭力反被削弱,西班牙和德國在成本效率方面的差距就可能超過20%。
「歐洲例外論」是個問題
這便是歐洲如今正在面對的危機。我們如何才能推行那些可將公共支出削減至自己可負擔的水平、並提升自己在國際領域競爭力的改革呢?我們需要將單一市場的範圍擴展至服務和能源領域,還需改變難以負擔的豐厚養老金安排,加大研發投入,改革大學,並使更多資金流入諸如環保技術這樣能創造就業的未來產業之中。
「歐洲例外論」(European exceptionalism)是一種認為我們在創造價值和繁榮方面勝人一籌的觀念,它與美國例外論一樣是個問題。若躺在過去的成就之上,我們將無法在未來實現繁榮與興旺。現在已經是21世紀,歐洲人必須適應這一點,迎接它所帶來的挑戰,並面對來自新興大國的競爭。儘管歐洲的往昔或許與它的遺蹟一樣恢弘壯麗,但我們卻不能永遠活在過去。
作者彭定康是末代香港總督,曾任歐盟外交事務專員,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0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America’s Oil-Spill Nationalism
Chris Patten
2010-06-22
LONDON –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when it runs rampant, is a tsunami to be avoided. The oil company BP is discovering that right now.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destroying seaside communities around the Gulf of Mexico and killing off marine life is a globally important tragedy. BP has to take its sizeable share of the blame. So, presumably, should the American companies like Transocean and Halliburton, which were part of this doomed enterprise. But their nationality seems to have let them off the hook.
BP’s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s huge. So, too, was that of the American companies that caused the chemical disaster at Union Carbide’s plant in Bhopal, India (which killed 3,000 initially and perhaps another 15,000 in later years), and of those that caused the Piper Alpha oil-rig accident, which killed 167 people in the North Sea in 1988. Corporate sin is not unknown in the US.
Before attacking the allegedly foreign BP, American politicians might also pause for a moment to reflect on the intimate links between politics and the oil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s surely one of the biggest reasons for the lax regulation of deep-sea oil drilling.
None of this excuses BP’s engineering mistakes and woeful public diplomacy. Nor would I seek to downplay the full horror of what has happened. But it does remind us that, while the US is in many respects the most globalized society in the world, it can also be surprisingly insular and nationalistic. Americans’ knowledge of what happens abroad is limited, and often reduced to a cartoon-strip view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mericans identify BP as a British firm, and they know that Britain is in Europe. They also seem to think that Europe has gone down the tubes. Its currency crumbles like its ancient buildings. It is a historic relic, bust but still bragging.
Europe, like BP, has its share of problems. But we shouldn’t allow American politicians who do not even possess passports to write us off with the same patronizing sneer that some Europeans used to reserve for President George W. Bush’s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ies.
The European Union, for all the woes of the euro, remain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It is bigger than America’s, almost twice the size of China’s, and between four and five times the size of India’s.
The EU is the largest trading block in the world, and it has coped with the rise of China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far better than America or Japan has. In the decade after 1999, China’s share of total global exports rose from 5.1% to 12.4%. Japan’s share fell by four percentage points, and America’s fell by almost seven, from 18% to 11.2%, while Europe’s share fell by only 2.4 percentage points, from 19% to 16.6%.
Europe has the best environmental record of all the big powers, is the largest provider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poor countries, and is politically stable. Europe’s problem is part of what it believes to be its greatest achievement. Europeans think that we enjoy the highest quality of life in the world, combining freedom with social solidarity. Welfare democracy goes hand in hand with pluralism, the rule of law, and a deep-rooted civilization.
Smug self-satisfaction makes us resistant to embracing the changes necessary to maintain our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living. Our sense of entitlement has run far ahead of our ability to pay for it.
That is why so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today face such huge public-sector deficits and, with a falling birth rate and an aging population, we are likely to find that European growth rates will lag still farther behind those of Europe’s competitors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 was supposed to spur the less dynamic and competitive European economies, mostly in the south of the continent, to drive down their costs and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en they could converge with the more efficient and prudently managed economies, like Germany.
That didn’t happen. Spain, Greece, Portugal, and Ireland, in particular, allowed the low interest rates that accompanied the euro’s introduction to fuel domestic booms. Far from pushing through structural reforms, they let domestic wages and costs rip, reducing their competitiveness relative to Europe’s better-run economies. For example, the gap between Spain and Germany in terms of cost efficiency is probably more than 20%.
This is the crisis that Europe now faces. How can we push through the reforms that will cut public spending to levels that we can afford and raise our ability to compete internationally? We have to extend our single market to services and energy, change unaffordably generous pension arrangements, invest mor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form our universities, and channel more money to the job-creating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lik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uropean exceptionalism – the idea that we are the best at delivering values and prosperity – is as much a problem as the American kind. We won’t thrive and prosper in the future by resting on past achievements. Welcom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uropeans have to adjust to it, rise to its challenges, and confront competition from the emerging powers. We can’t live forever in the past, magnificent as its relics may be.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0.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For a podcast of this commentary in English, please use this link:
http://media.blubrry.com/ps/media.libsyn.com/media/ps/patten30.mp3
【明報專訊】當「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喧囂塵上之時,它就變為了一場人們應當躲避的海嘯。目前,英國石油公司(BP)便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場破壞墨西哥灣沿岸社區、並為海洋生物帶來滅頂之災的環境災難,是一次重大的全球悲劇。英國石油公司必須為此承擔相當大的一部分罪責。同樣,以此類推的話,諸如Transocean及Halliburton這樣的美國公司也難逃其咎(這兩家公司也參與了這一以悲劇收場的事業);不過,看起來它們的國籍使其逃過一劫。
英國石油公司負有重大的企業責任,同樣,在印度博帕爾聯合碳化物工廠造成化學災難(初期有3000人遇難,其後數年可能再有1.5萬人喪生),以及1988年在北海導致阿爾法鑽井平台事故(事故造成167人死亡)的美國公司同樣責任重大。在美國,企業罪行並非從無先例。
美國政治家應反思
在向所謂的外國企業——英國石油公司發起攻擊之前,美國的政治家們或許也應稍作停頓,反思一下美國國內政治與石油產業之間的緊密關聯。這種關聯肯定是造成深海石油鑽井規制鬆弛的最重大原因之一。
以上所言並不能為英國石油公司在工程方面的失誤以及該公司拙劣的公共外交開脫,我也不打算淡化已發生事態的恐怖程度。不過它卻能提醒我們,儘管美國在許多方面是世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社會,但該國同樣也能表現出令人驚訝的狹隘與民族主義色彩。美國對於海外所發生事態的了解是有限的,而且這種了解時常還被簡化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漫畫式描繪。
美國人將英國石油公司視為一家英國企業,也知道英國地處歐洲。他們似乎還認為歐洲已日漸式微,歐元正如其古代建築一樣土崩瓦解。歐洲是一處歷史遺蹟,雖早已毁滅,但仍自我標榜。
正如英國石油公司一樣,歐洲也存在着問題。不過我們無法接受那些連護照都沒有的美國政客,以某些歐洲人士以往專門用來描述喬治布殊政府及其政策的那種居高臨下的譏諷口吻,對我們加以貶低。
歐盟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經濟體
儘管歐元苦難重重,但歐盟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歐盟的經濟規模比美國更大,它近乎中國的兩倍,是印度的4到5倍。
歐盟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區,而且它在應對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上升過程中的表現也遠強於美國或日本。在1999年以來的10年中,中國佔全球出口總額比重從5.1%升至12.4%,日本的比重則下降了4個百分點,美國的降幅更是接近7個百分點,從18%降為11.2%,而歐洲所佔比重僅僅下降了2.4個百分點,由19%降為16.6%。
在所有大國中,歐洲擁有最好的環保記錄,它是貧困國家最大的發展援助提供者,在政治上也具有穩定性。歐洲的問題正是其所相信自身的最大成就的一部分,歐洲人認為他們享受着全世界最高品質的生活,這種生活是自由與社會團結的融合。福利民主制度與多元主義、法治以及源遠流長的文明攜手共進。
沾沾自喜的情緒,使我們拒絕接受那些為了維持生活品質所必須的變化。我們這種理所應得的觀念大大超過了我們的償付能力。因此,今日許多歐洲國家正面對着龐大的公共赤字,加上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及日漸老化的人口,我們可能會發現歐洲的增長率在未來幾年將被競爭者愈甩愈遠。
引入歐元正是為了刺激那些活力和競爭力較弱的歐洲經濟體,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大陸的南部,人們希望以此降低它們的開支並增強其競爭力。這樣,它們將能與諸如德國這樣更具效率、管理更為審慎的經濟體並駕齊驅。但願望並未化為現實,特別是西班牙、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這幾個國家,任由伴隨歐元引入而來的低利率為其國內景氣提供動力。這些國家沒有完成結構改革,國內薪酬和成本激增,相對歐洲那些經營良好的經濟體,它們的競爭力反被削弱,西班牙和德國在成本效率方面的差距就可能超過20%。
「歐洲例外論」是個問題
這便是歐洲如今正在面對的危機。我們如何才能推行那些可將公共支出削減至自己可負擔的水平、並提升自己在國際領域競爭力的改革呢?我們需要將單一市場的範圍擴展至服務和能源領域,還需改變難以負擔的豐厚養老金安排,加大研發投入,改革大學,並使更多資金流入諸如環保技術這樣能創造就業的未來產業之中。
「歐洲例外論」(European exceptionalism)是一種認為我們在創造價值和繁榮方面勝人一籌的觀念,它與美國例外論一樣是個問題。若躺在過去的成就之上,我們將無法在未來實現繁榮與興旺。現在已經是21世紀,歐洲人必須適應這一點,迎接它所帶來的挑戰,並面對來自新興大國的競爭。儘管歐洲的往昔或許與它的遺蹟一樣恢弘壯麗,但我們卻不能永遠活在過去。
作者彭定康是末代香港總督,曾任歐盟外交事務專員,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0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America’s Oil-Spill Nationalism
Chris Patten
2010-06-22
LONDON –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when it runs rampant, is a tsunami to be avoided. The oil company BP is discovering that right now.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destroying seaside communities around the Gulf of Mexico and killing off marine life is a globally important tragedy. BP has to take its sizeable share of the blame. So, presumably, should the American companies like Transocean and Halliburton, which were part of this doomed enterprise. But their nationality seems to have let them off the hook.
BP’s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s huge. So, too, was that of the American companies that caused the chemical disaster at Union Carbide’s plant in Bhopal, India (which killed 3,000 initially and perhaps another 15,000 in later years), and of those that caused the Piper Alpha oil-rig accident, which killed 167 people in the North Sea in 1988. Corporate sin is not unknown in the US.
Before attacking the allegedly foreign BP, American politicians might also pause for a moment to reflect on the intimate links between politics and the oil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s surely one of the biggest reasons for the lax regulation of deep-sea oil drilling.
None of this excuses BP’s engineering mistakes and woeful public diplomacy. Nor would I seek to downplay the full horror of what has happened. But it does remind us that, while the US is in many respects the most globalized society in the world, it can also be surprisingly insular and nationalistic. Americans’ knowledge of what happens abroad is limited, and often reduced to a cartoon-strip view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mericans identify BP as a British firm, and they know that Britain is in Europe. They also seem to think that Europe has gone down the tubes. Its currency crumbles like its ancient buildings. It is a historic relic, bust but still bragging.
Europe, like BP, has its share of problems. But we shouldn’t allow American politicians who do not even possess passports to write us off with the same patronizing sneer that some Europeans used to reserve for President George W. Bush’s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ies.
The European Union, for all the woes of the euro, remain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It is bigger than America’s, almost twice the size of China’s, and between four and five times the size of India’s.
The EU is the largest trading block in the world, and it has coped with the rise of China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far better than America or Japan has. In the decade after 1999, China’s share of total global exports rose from 5.1% to 12.4%. Japan’s share fell by four percentage points, and America’s fell by almost seven, from 18% to 11.2%, while Europe’s share fell by only 2.4 percentage points, from 19% to 16.6%.
Europe has the best environmental record of all the big powers, is the largest provider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poor countries, and is politically stable. Europe’s problem is part of what it believes to be its greatest achievement. Europeans think that we enjoy the highest quality of life in the world, combining freedom with social solidarity. Welfare democracy goes hand in hand with pluralism, the rule of law, and a deep-rooted civilization.
Smug self-satisfaction makes us resistant to embracing the changes necessary to maintain our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living. Our sense of entitlement has run far ahead of our ability to pay for it.
That is why so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today face such huge public-sector deficits and, with a falling birth rate and an aging population, we are likely to find that European growth rates will lag still farther behind those of Europe’s competitors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 was supposed to spur the less dynamic and competitive European economies, mostly in the south of the continent, to drive down their costs and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en they could converge with the more efficient and prudently managed economies, like Germany.
That didn’t happen. Spain, Greece, Portugal, and Ireland, in particular, allowed the low interest rates that accompanied the euro’s introduction to fuel domestic booms. Far from pushing through structural reforms, they let domestic wages and costs rip, reducing their competitiveness relative to Europe’s better-run economies. For example, the gap between Spain and Germany in terms of cost efficiency is probably more than 20%.
This is the crisis that Europe now faces. How can we push through the reforms that will cut public spending to levels that we can afford and raise our ability to compete internationally? We have to extend our single market to services and energy, change unaffordably generous pension arrangements, invest mor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form our universities, and channel more money to the job-creating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lik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European exceptionalism – the idea that we are the best at delivering values and prosperity – is as much a problem as the American kind. We won’t thrive and prosper in the future by resting on past achievements. Welcom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uropeans have to adjust to it, rise to its challenges, and confront competition from the emerging powers. We can’t live forever in the past, magnificent as its relics may be.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0.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For a podcast of this commentary in English, please use this link:
http://media.blubrry.com/ps/media.libsyn.com/media/ps/patten30.mp3
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父母溺愛 港童多患公主病 中學生需家人助洗頭
(明報)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時下港人太重視物質生活,導致不少港童患上「公主病」、「王子病」,要人服侍和不能自理,有心理學家更接觸一個學生個案,甚至到升中學時仍不懂得自己洗頭,需要家人幫忙。她認為香港「小公主」愈來愈多,當中多歸咎於現今家長過分愛惜,令小朋友未能學習自理,凡事找人幫忙。
低自理能力EQ抗逆能力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她沒有客觀統計,但憑其經驗估計約三成小朋友有「公主病」特徵,包括「三低」特徵,包括自理能力低、情緒商數(EQ)低及抗逆能力低。
鄒凱詩表示,曾有一名升中學生不懂得自己洗頭,每次都要父親幫忙,「若碰上父親離境工作,他寧願這段期間不洗頭」。她認為,家長若希望改善小孩的「公主病」,要先調教自己的思想,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不能凡事幫小朋友,放手讓他們試,「適當時亦要吩咐他們做家務,讓他們從中學習,才能得以成長」。
香港持續培訓中心兒童培訓高級總監梁鍾秀惠則建議家長,嘗試不要聘請工人,讓小孩學懂獨立:「工人不會幫你訓練他們獨立,我寧願調校好時間,與另一半輪流看管小孩。」
梁太有一名4歲兒子,她表示,兒子一次向丈夫說「我好激氣,我嬲到就爆啦」,她坦言覺得小朋友用「爆」字很粗俗,但她沒有為此責罵兒子,「我反而會耐心向他解釋,這樣跟爸爸說話沒禮貌」。她認為,家長不糾正小朋友的言行,往往導致小孩愈來愈無禮。
專家籲勿請工人
她說,即使小朋友做錯事,亦不要責罵,要有耐性地跟他講道理,而家長亦要以身作則,適當處理情緒,作為小朋友的榜樣。她建議家長與小朋友一起上管理情緒課堂,學習管理自己情緒,遇有不開心就要互相分享。
今年12歲的呂安兒將升讀中一,個子小小的不像中學生,其外婆張太形容她為名副其實的「公主」:「她最喜歡在家玩公主遊戲,經常要求工人為她斟茶遞水,又不懂打領帶和綁鞋帶。」張太認為,小朋友應該學懂自己綁鞋帶,但直言「連工人也懶得綁,所以買黏貼鞋」。
【明報專訊】時下港人太重視物質生活,導致不少港童患上「公主病」、「王子病」,要人服侍和不能自理,有心理學家更接觸一個學生個案,甚至到升中學時仍不懂得自己洗頭,需要家人幫忙。她認為香港「小公主」愈來愈多,當中多歸咎於現今家長過分愛惜,令小朋友未能學習自理,凡事找人幫忙。
低自理能力EQ抗逆能力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她沒有客觀統計,但憑其經驗估計約三成小朋友有「公主病」特徵,包括「三低」特徵,包括自理能力低、情緒商數(EQ)低及抗逆能力低。
鄒凱詩表示,曾有一名升中學生不懂得自己洗頭,每次都要父親幫忙,「若碰上父親離境工作,他寧願這段期間不洗頭」。她認為,家長若希望改善小孩的「公主病」,要先調教自己的思想,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不能凡事幫小朋友,放手讓他們試,「適當時亦要吩咐他們做家務,讓他們從中學習,才能得以成長」。
香港持續培訓中心兒童培訓高級總監梁鍾秀惠則建議家長,嘗試不要聘請工人,讓小孩學懂獨立:「工人不會幫你訓練他們獨立,我寧願調校好時間,與另一半輪流看管小孩。」
梁太有一名4歲兒子,她表示,兒子一次向丈夫說「我好激氣,我嬲到就爆啦」,她坦言覺得小朋友用「爆」字很粗俗,但她沒有為此責罵兒子,「我反而會耐心向他解釋,這樣跟爸爸說話沒禮貌」。她認為,家長不糾正小朋友的言行,往往導致小孩愈來愈無禮。
專家籲勿請工人
她說,即使小朋友做錯事,亦不要責罵,要有耐性地跟他講道理,而家長亦要以身作則,適當處理情緒,作為小朋友的榜樣。她建議家長與小朋友一起上管理情緒課堂,學習管理自己情緒,遇有不開心就要互相分享。
今年12歲的呂安兒將升讀中一,個子小小的不像中學生,其外婆張太形容她為名副其實的「公主」:「她最喜歡在家玩公主遊戲,經常要求工人為她斟茶遞水,又不懂打領帶和綁鞋帶。」張太認為,小朋友應該學懂自己綁鞋帶,但直言「連工人也懶得綁,所以買黏貼鞋」。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Musha Gundam MK-II
Rather a man without money than money without a man. (有人格而沒有錢,勝過有錢而沒有人格。)
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 (鼠棄將沉的船。)
捵床捵蓆
有希望才能增添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Red sky at night, sailor’s delight. Red sky in morning, sailor’s warning. (凡事依勢而行。)
Ready money is a ready medicine. (現金才是特效藥。)
棚尾拉箱
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The remedy may be worse than the disease.(補救不當,越弄越糟。)
戲棚仔 、戲棚竹
Remove the cause and the effect will cease. (除去因就沒有果。)
身屍蘿蔔皮
Repentance never comes too late. (浪子回頭金不換。)
神台貓屎 、唔臭米氣
Respect is greater from a distance. (尊敬要保持距離。)
和牛(Wagyu),「Wa」解作日本,「Gyu」解作牛。
Wagyu牛肉是根據以下三大標準評分:
1.肉身油花(Marbling Score)即肉身中的油花平均比例要多而細密,分數由0~9,愈高分數代表質量愈好。
2.脂肪色澤(Fat Colour)脂肪以雪白色為佳,偏黃偏灰的代表油脂氧化,屬不合格。
3.肉質色澤(Meat Colour)以櫻桃紅色為佳,肉質最嫩滑。
日本三大牛之二:神戶牛(三田牛),松阪牛都出自關西,
食靚神戶牛,價錢一定唔平;飛苑,食炭燒三田牛,200g三田牛已經賣7000yen;所以食神戶牛都好容易可以食到萬萬聲一人。
平食可以試試Set Lunch,通常5-6000yen已有唔錯選擇。
三田屋,本店在神戶,東京都有分店。
兵庫縣的三田牛/神戶牛,伊勢三重縣的松阪牛,東北山形縣的米沢牛
日本人吃牛肉、養牛的歷史不長,但是他們精益求精,飼出優良的品種,讓牛的脂肪滲入到肉中,成了紅白大理石般的花紋,有「雪花」「霜降」等名號。
鋤燒可說是日本最傳統的吃法,據說是農場中殺了牛,當年還沒發明出煮牛的鍋,就放在鋤頭那塊鐵上燒來吃。
鉄板焼在第二次大戰後才發明,
鉄板焼、鋤燒(すき焼き;又曰「壽喜燒」)、しゃぶしゃぶ(日式火鍋)
現身香港的日本和牛來自鹿兒島、宮崎、群馬4個指定屠場的
東京,近江/米沢/松阪/神戶/山形/仙台… …
三田牛是神戶地區另一種頂級牛肉,因為飼養地同樣是位於神戶六甲山地區,品種和飼養方式也十分相同,所以許多人將三田牛歸類為神戶牛
$4,200一客牛扒的震慄!
麤皮(麤音「粗」),一間在東京新橋的小店,店內只有5張枱
;又傳聞這小餐館是全球最貴的餐廳,沒有餐牌,不能預算,埋單時總會心跳加速到快要停頓!
老闆風間先生說牛扒的吸引之虛來自三田牛。三田牛即但馬牛,是黑毛和牛的根源,也是和牛中血統最純正的。
三田位於神戶一帶,地域很小,所出產的黑毛和牛每隻都有出世紙,列明祖宗三代,堪稱和牛中的貴族。
這些純種黑毛和牛,年產不過一千頭!
雌性的和牛比雄性吃香;而處子之身的雌性和牛,級數又高一截。
麤皮使用的,正是處女牛,肉質更加鮮嫩芳香,絕無半點臊臭味,脂肪更是恰到好處;單就肉質而言,已是頂級。
而麤皮就更只會取全隻牛最肥美的部分,即西冷和牛柳。
牛柳,又指定要「黃金牛柳」(Chateaubriand),這是整頭牛肉質最嫩的部分,因這兒的運動量幾乎近零,一頭牛只有4片,矜貴得很;
至於西冷,則取中央最精(New York Cut)的部分,一頭牛也只有10片,也是矜貴。
14安士到20安士,14或17安士的,最好吃;
西冷的厚度,每塊一定要維持在3cm,牛柳5-6cm,這才會突出到牛不同部分的肉質和肉味的最高境界!
牛扒的生熟程度,已分了10級,
由「非常生」(VR)開始,R、MRR、MR、MMR、M、MMW、MW、WD到非常熟(VW)為止
Blue = 外面熟,裏面生
背理肌(牛柳)、後腰臂肌(西冷)、肩胛肋骨肌(牛肋骨)
在餐廳吃到的日本牛, 不外乎幾種做法 :
しゃぶしゃぶ (shabu-shabu) - 像火鍋般將片得薄薄的牛肉放入水中煮熟而食. 此種食法最能吃出牛肉的鮮味, 適合清淡口味人士
すきやき (sukiyaki) - 在鍋內將牛肉, 蔬菜等, 用甜汁煮成, 愛濃味的朋友最適合
ス テーキ (sute-ki) - 即係 Steak 牛扒, 正如西式牛扒一樣, 你可以選擇 サーロイン (Sa-roin / Sirloin / 上腰肉), テンダーロイン (Tenda-roin / Tenderloin / 嫩腰肉) 及 フィレ (Fi-re / Fillet), 當然亦可選 well done, medium 及 rare.
鉄板焼き (teppan-yaki) - 鐵板燒其實介乎西日之間, 廚師在你面前將牛扒煎好切粒, 使你可以用筷子進食.
燒 肉 (yaki-niku) - 燒肉其實是近乎韓國燒烤, 可以是炭爐燒的, 又可以是正式韓燒般. 不過日本並無香港般有很多不同選擇的肉類, 反而比較講究肉的質量. 在牛肉方面, カルビ (karubi) 是帶雪花的肥牛片, 而 ロース (ro-su / roast) 質感較厚, 兩者燒起來都香氣四溢, 非常味美, 但以カルビ 較貴.
飛驒牛(驒:粵音陀),屬於日本岐阜縣的黑毛和牛種的優質牛肉品牌之一,肉色鮮紅,雪白的脂肪分佈平均,薄切適用於火鍋,厚切則可燒至五成熟。
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 (鼠棄將沉的船。)
捵床捵蓆
有希望才能增添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Red sky at night, sailor’s delight. Red sky in morning, sailor’s warning. (凡事依勢而行。)
Ready money is a ready medicine. (現金才是特效藥。)
棚尾拉箱
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The remedy may be worse than the disease.(補救不當,越弄越糟。)
戲棚仔 、戲棚竹
Remove the cause and the effect will cease. (除去因就沒有果。)
身屍蘿蔔皮
Repentance never comes too late. (浪子回頭金不換。)
神台貓屎 、唔臭米氣
Respect is greater from a distance. (尊敬要保持距離。)
和牛(Wagyu),「Wa」解作日本,「Gyu」解作牛。
Wagyu牛肉是根據以下三大標準評分:
1.肉身油花(Marbling Score)即肉身中的油花平均比例要多而細密,分數由0~9,愈高分數代表質量愈好。
2.脂肪色澤(Fat Colour)脂肪以雪白色為佳,偏黃偏灰的代表油脂氧化,屬不合格。
3.肉質色澤(Meat Colour)以櫻桃紅色為佳,肉質最嫩滑。
日本三大牛之二:神戶牛(三田牛),松阪牛都出自關西,
食靚神戶牛,價錢一定唔平;飛苑,食炭燒三田牛,200g三田牛已經賣7000yen;所以食神戶牛都好容易可以食到萬萬聲一人。
平食可以試試Set Lunch,通常5-6000yen已有唔錯選擇。
三田屋,本店在神戶,東京都有分店。
兵庫縣的三田牛/神戶牛,伊勢三重縣的松阪牛,東北山形縣的米沢牛
日本人吃牛肉、養牛的歷史不長,但是他們精益求精,飼出優良的品種,讓牛的脂肪滲入到肉中,成了紅白大理石般的花紋,有「雪花」「霜降」等名號。
鋤燒可說是日本最傳統的吃法,據說是農場中殺了牛,當年還沒發明出煮牛的鍋,就放在鋤頭那塊鐵上燒來吃。
鉄板焼在第二次大戰後才發明,
鉄板焼、鋤燒(すき焼き;又曰「壽喜燒」)、しゃぶしゃぶ(日式火鍋)
現身香港的日本和牛來自鹿兒島、宮崎、群馬4個指定屠場的
東京,近江/米沢/松阪/神戶/山形/仙台… …
三田牛是神戶地區另一種頂級牛肉,因為飼養地同樣是位於神戶六甲山地區,品種和飼養方式也十分相同,所以許多人將三田牛歸類為神戶牛
$4,200一客牛扒的震慄!
麤皮(麤音「粗」),一間在東京新橋的小店,店內只有5張枱
;又傳聞這小餐館是全球最貴的餐廳,沒有餐牌,不能預算,埋單時總會心跳加速到快要停頓!
老闆風間先生說牛扒的吸引之虛來自三田牛。三田牛即但馬牛,是黑毛和牛的根源,也是和牛中血統最純正的。
三田位於神戶一帶,地域很小,所出產的黑毛和牛每隻都有出世紙,列明祖宗三代,堪稱和牛中的貴族。
這些純種黑毛和牛,年產不過一千頭!
雌性的和牛比雄性吃香;而處子之身的雌性和牛,級數又高一截。
麤皮使用的,正是處女牛,肉質更加鮮嫩芳香,絕無半點臊臭味,脂肪更是恰到好處;單就肉質而言,已是頂級。
而麤皮就更只會取全隻牛最肥美的部分,即西冷和牛柳。
牛柳,又指定要「黃金牛柳」(Chateaubriand),這是整頭牛肉質最嫩的部分,因這兒的運動量幾乎近零,一頭牛只有4片,矜貴得很;
至於西冷,則取中央最精(New York Cut)的部分,一頭牛也只有10片,也是矜貴。
14安士到20安士,14或17安士的,最好吃;
西冷的厚度,每塊一定要維持在3cm,牛柳5-6cm,這才會突出到牛不同部分的肉質和肉味的最高境界!
牛扒的生熟程度,已分了10級,
由「非常生」(VR)開始,R、MRR、MR、MMR、M、MMW、MW、WD到非常熟(VW)為止
Blue = 外面熟,裏面生
背理肌(牛柳)、後腰臂肌(西冷)、肩胛肋骨肌(牛肋骨)
在餐廳吃到的日本牛, 不外乎幾種做法 :
しゃぶしゃぶ (shabu-shabu) - 像火鍋般將片得薄薄的牛肉放入水中煮熟而食. 此種食法最能吃出牛肉的鮮味, 適合清淡口味人士
すきやき (sukiyaki) - 在鍋內將牛肉, 蔬菜等, 用甜汁煮成, 愛濃味的朋友最適合
ス テーキ (sute-ki) - 即係 Steak 牛扒, 正如西式牛扒一樣, 你可以選擇 サーロイン (Sa-roin / Sirloin / 上腰肉), テンダーロイン (Tenda-roin / Tenderloin / 嫩腰肉) 及 フィレ (Fi-re / Fillet), 當然亦可選 well done, medium 及 rare.
鉄板焼き (teppan-yaki) - 鐵板燒其實介乎西日之間, 廚師在你面前將牛扒煎好切粒, 使你可以用筷子進食.
燒 肉 (yaki-niku) - 燒肉其實是近乎韓國燒烤, 可以是炭爐燒的, 又可以是正式韓燒般. 不過日本並無香港般有很多不同選擇的肉類, 反而比較講究肉的質量. 在牛肉方面, カルビ (karubi) 是帶雪花的肥牛片, 而 ロース (ro-su / roast) 質感較厚, 兩者燒起來都香氣四溢, 非常味美, 但以カルビ 較貴.
飛驒牛(驒:粵音陀),屬於日本岐阜縣的黑毛和牛種的優質牛肉品牌之一,肉色鮮紅,雪白的脂肪分佈平均,薄切適用於火鍋,厚切則可燒至五成熟。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devils
Rain before seven, fine before eleven. (七點前下雨,十一點前天晴。)
Raise no more devils than you are able to lay. (不會送神,就別請神。)
http://news.creaders.net/photo/newsViewer.php?nid=437977&id=995002&aid=14
日本最邪犬鳴隧道猛到要封
20/05/2006
日本國內的自殺數字高企,多年前更曾有出版社推出過一本譯名為《完全自殺手冊》的書籍,人種種自殺的方法。在日本,較為著名的自殺熱點,除了青木原樹海以外,另一個則是位於九州福岡縣,犬鳴村附近的水壩。據聞多年來有不少人會特地前往該水壩跳湖自殺,而死者的亡魂更影響了附近的犬鳴隧道,令該處意外頻生,最後政府惟有下令封閉。 犬鳴隧道位於日本九州的福岡縣,是日本有名的靈異景點。它之所以如此有名,除了因為該處的交通意外失事率特別高,惹來冤魂找替身的傳聞外,也有不少人曾於隧道內看見靈體或拍得靈異照片,為此隧道的怪異傳聞提供佐證。其實,歸根究柢,犬鳴隧道的靈異怪事,是由附近的水壩所引起的……
村民遺骸埋水底
傳聞在多年前,犬鳴隧道的旁邊有一條犬鳴村,雖然該村人口不多,大約只有一百多人,但當地的居民已於該處居住多年,不少村民更把親人的遺體安葬於村內,以便日後拜祭。後來,由於城市急速發展的關係,日本政府決定於當地興建水壩,為福岡市民供水,而地點則選址在犬鳴村,因此村內的所有居民都必須遷往他處。
然而,問題則發生於此,因為當時政府只安排了當時仍然居住於村內的居民搬遷,那些被安葬於村內的先人墓穴則被忽略,以致在水壩工程完工後,那些沒被親人遷葬的死者墓穴,便從此長埋於水底之中。有指是因為亡魂不滿,以致水壩在工程進行期間及完工後都有不少怪事發生,更令該水壩成為自殺熱點。
水壩怪事頻生
該水壩在動工初期,已有不少怪事發生,傳聞有值班的工作人員,每到深夜,便會聽到湖面傳來一些人類叫聲,但當他們循聲音的方向往檢查時,卻沒發現任何人的蹤影。後來,更有指有員工因往調查神秘聲音而失蹤,一去無回頭。雖然有人懷疑那名失蹤的員工,有可能是失足跌入湖中,但經過打撈後,卻沒發現屍體,所以這件事故,一直都是一個謎。
後來在水壩完工後,不知何故,竟有不少人前來跳湖自殺。據一些曾在晚間經過水壩的途人說,他們曾經見過湖面泛起亮光,好像湖底有甚麼東西閃閃發光似的,令人不排除有部分跳湖自殺的人士,其實是被光源吸引,探頭察看時失足墮湖而死。隨前往跳湖自殺的人士愈來愈多,有人開始認為,可能是被埋於水底的亡魂,因不滿水壩選址於此,令他們的墓穴被浸而故意引起事端。而且最奇怪的是,雖然前往自殺的人為數不少,但能成功尋回的屍體卻不多,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離奇奪命交通意外
由於有不少前往水壩跳湖自殺的死者,在死後並未能尋回屍首,令家人無法為他們安葬,所以有傳言這些死者因陰魂不息,而在水壩旁的犬鳴隧道找替身。自此,犬鳴隧道便意外頻生,而且更有不少屬於嚴重的奪命車禍。雖然警方有派員前往調查意外起因,但當中有為數不少的意外事件都被界定為原因不明。此外,因有暴走族在隧道生事,亦曾發生傷害事故,而令該處治安日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政府惟有以隧道治安不穩為由,下令將隧道用大石封閉,禁止進入,亦另外興建了一條新的犬鳴隧道以作行車之用。
其後,有不少對研究靈異事件極有興趣的人士,曾偷偷闖進舊犬鳴隧道內,欲探個究竟。結果,有不少都遇到怪事,更有人拍得靈異照片及錄象,為犬鳴隧道的靈異之說提供實證。到底犬鳴隧道的靈異事件和附近水壩的連串意外,是否真的如傳言般是犬鳴村民的亡魂作怪,恐怕只有天知了。
Raise no more devils than you are able to lay. (不會送神,就別請神。)
http://news.creaders.net/photo/newsViewer.php?nid=437977&id=995002&aid=14
日本最邪犬鳴隧道猛到要封
20/05/2006
日本國內的自殺數字高企,多年前更曾有出版社推出過一本譯名為《完全自殺手冊》的書籍,人種種自殺的方法。在日本,較為著名的自殺熱點,除了青木原樹海以外,另一個則是位於九州福岡縣,犬鳴村附近的水壩。據聞多年來有不少人會特地前往該水壩跳湖自殺,而死者的亡魂更影響了附近的犬鳴隧道,令該處意外頻生,最後政府惟有下令封閉。 犬鳴隧道位於日本九州的福岡縣,是日本有名的靈異景點。它之所以如此有名,除了因為該處的交通意外失事率特別高,惹來冤魂找替身的傳聞外,也有不少人曾於隧道內看見靈體或拍得靈異照片,為此隧道的怪異傳聞提供佐證。其實,歸根究柢,犬鳴隧道的靈異怪事,是由附近的水壩所引起的……
村民遺骸埋水底
傳聞在多年前,犬鳴隧道的旁邊有一條犬鳴村,雖然該村人口不多,大約只有一百多人,但當地的居民已於該處居住多年,不少村民更把親人的遺體安葬於村內,以便日後拜祭。後來,由於城市急速發展的關係,日本政府決定於當地興建水壩,為福岡市民供水,而地點則選址在犬鳴村,因此村內的所有居民都必須遷往他處。
然而,問題則發生於此,因為當時政府只安排了當時仍然居住於村內的居民搬遷,那些被安葬於村內的先人墓穴則被忽略,以致在水壩工程完工後,那些沒被親人遷葬的死者墓穴,便從此長埋於水底之中。有指是因為亡魂不滿,以致水壩在工程進行期間及完工後都有不少怪事發生,更令該水壩成為自殺熱點。
水壩怪事頻生
該水壩在動工初期,已有不少怪事發生,傳聞有值班的工作人員,每到深夜,便會聽到湖面傳來一些人類叫聲,但當他們循聲音的方向往檢查時,卻沒發現任何人的蹤影。後來,更有指有員工因往調查神秘聲音而失蹤,一去無回頭。雖然有人懷疑那名失蹤的員工,有可能是失足跌入湖中,但經過打撈後,卻沒發現屍體,所以這件事故,一直都是一個謎。
後來在水壩完工後,不知何故,竟有不少人前來跳湖自殺。據一些曾在晚間經過水壩的途人說,他們曾經見過湖面泛起亮光,好像湖底有甚麼東西閃閃發光似的,令人不排除有部分跳湖自殺的人士,其實是被光源吸引,探頭察看時失足墮湖而死。隨前往跳湖自殺的人士愈來愈多,有人開始認為,可能是被埋於水底的亡魂,因不滿水壩選址於此,令他們的墓穴被浸而故意引起事端。而且最奇怪的是,雖然前往自殺的人為數不少,但能成功尋回的屍體卻不多,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離奇奪命交通意外
由於有不少前往水壩跳湖自殺的死者,在死後並未能尋回屍首,令家人無法為他們安葬,所以有傳言這些死者因陰魂不息,而在水壩旁的犬鳴隧道找替身。自此,犬鳴隧道便意外頻生,而且更有不少屬於嚴重的奪命車禍。雖然警方有派員前往調查意外起因,但當中有為數不少的意外事件都被界定為原因不明。此外,因有暴走族在隧道生事,亦曾發生傷害事故,而令該處治安日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政府惟有以隧道治安不穩為由,下令將隧道用大石封閉,禁止進入,亦另外興建了一條新的犬鳴隧道以作行車之用。
其後,有不少對研究靈異事件極有興趣的人士,曾偷偷闖進舊犬鳴隧道內,欲探個究竟。結果,有不少都遇到怪事,更有人拍得靈異照片及錄象,為犬鳴隧道的靈異之說提供實證。到底犬鳴隧道的靈異事件和附近水壩的連串意外,是否真的如傳言般是犬鳴村民的亡魂作怪,恐怕只有天知了。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淫官文化
相信大家非常了解內地道德低落和淪亡。二個月前,新聞報導內地兩省三市爭奪西門慶故里,類似興建以西門慶為主題的遊樂場,有些還加入潘金蓮,布置成兩人幽會之地,當然引起社會批評。
西門慶只是《金瓶梅》一書裏虛構人物,為何今時今日有人視他為商機呢?
或者這正正點出一個文化,男人非常重視三個東西:權力、金錢、女色。三者之間有著互相連接的關係。
當你擁有權力、財富,你便可以擁有女色。
所謂的“擁有”有許多方法。西門慶本身是一個虛構人物,但他的特色是利用自身權力和金錢,去淫慾妻女。
許多官員利用權力,以權謀“色”。內地不時會出現一些報導,一個小小地方官員姦淫過百名女性,其中不少是他的下屬,這文化實在是非常可怖!
也有一些人為求上位,奉獻自己妻子,討好上司,這種文化在內地非常流行,而且沒有法律能夠正規地制裁,因為所有活動全是私下進行。
所以內地已討論現時所面對以上的文化不僅是社會道德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現時內地學者正研究能否找出方法和新法規來對抗這片道德禁地。
男人非常向往女色,包括別人的老婆。
若果這種淫官/賤男文化不斷擴展,整個社會道德和家庭會崩潰。
西門慶只是《金瓶梅》一書裏虛構人物,為何今時今日有人視他為商機呢?
或者這正正點出一個文化,男人非常重視三個東西:權力、金錢、女色。三者之間有著互相連接的關係。
當你擁有權力、財富,你便可以擁有女色。
所謂的“擁有”有許多方法。西門慶本身是一個虛構人物,但他的特色是利用自身權力和金錢,去淫慾妻女。
許多官員利用權力,以權謀“色”。內地不時會出現一些報導,一個小小地方官員姦淫過百名女性,其中不少是他的下屬,這文化實在是非常可怖!
也有一些人為求上位,奉獻自己妻子,討好上司,這種文化在內地非常流行,而且沒有法律能夠正規地制裁,因為所有活動全是私下進行。
所以內地已討論現時所面對以上的文化不僅是社會道德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現時內地學者正研究能否找出方法和新法規來對抗這片道德禁地。
男人非常向往女色,包括別人的老婆。
若果這種淫官/賤男文化不斷擴展,整個社會道德和家庭會崩潰。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撕開的真相
妄攝,近月看新聞得知的一個詞語。上網查看,原來這詞語的來源是日本,是一種寫真的拍攝手法,模特兒先拍一張穿衣服的照片,之後再拍一張只穿內衣或者裸露的照片,兩者合併後便變成一張疑似被撕開外衣露出內衣的照片,一一滿足眾人(多數應該是男生)的性幻想。
偷窺心理,人們總是想盡辦法偷偷地看別人的秘密,除了美女的泳衣和內衣外,還有什麼人物可以應用妄攝?
我猜想,政壇人物、商界名人、熟女紳士及上流人仕可能更適合妄攝。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的外衣之內,是否收藏一頭兇惡野獸?解開那束縛的領帶,露出什麼鬼頭怪相?
高聳入雲的天匯,被撕開七萬元一呎的外套,又會是什麼呢?
一些所謂的名校,被撕掉那層作育英才的外衣,可能會露出功利貪財的原型。
把官員一一妄攝,可能撕開前和撕開後是沒有分別,撕開前顯示出愚蠢,撕開後露出笨蛋。
人喜愛愉看秘密,更希望能知道真相。
偷窺心理,人們總是想盡辦法偷偷地看別人的秘密,除了美女的泳衣和內衣外,還有什麼人物可以應用妄攝?
我猜想,政壇人物、商界名人、熟女紳士及上流人仕可能更適合妄攝。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的外衣之內,是否收藏一頭兇惡野獸?解開那束縛的領帶,露出什麼鬼頭怪相?
高聳入雲的天匯,被撕開七萬元一呎的外套,又會是什麼呢?
一些所謂的名校,被撕掉那層作育英才的外衣,可能會露出功利貪財的原型。
把官員一一妄攝,可能撕開前和撕開後是沒有分別,撕開前顯示出愚蠢,撕開後露出笨蛋。
人喜愛愉看秘密,更希望能知道真相。
2010年7月9日星期五
MG 1/100 Vダッシュガンダム Ver.Ka
MG 1/100 Vダッシュガンダム Ver.Ka
『機動戦士Vガンダム』
Vガンダムの武装強化版、Vダッシュガンダム登場!
発売日 10年07月未定
製品仕様 【付属品】ビーム・ライフル×2、ビーム・スマート・ガン×1、ビーム・サーベル×2、ビーム・ジャベリン×1、オーバーハング・キャノン×1、ガトリングガン×1、ロケットランチャー左右一対、ディスポーザブルバズ×8、ビームシールド×1、台座×1
『機動戦士Vガンダム』
Vガンダムの武装強化版、Vダッシュガンダム登場!
発売日 10年07月未定
製品仕様 【付属品】ビーム・ライフル×2、ビーム・スマート・ガン×1、ビーム・サーベル×2、ビーム・ジャベリン×1、オーバーハング・キャノン×1、ガトリングガン×1、ロケットランチャー左右一対、ディスポーザブルバズ×8、ビームシールド×1、台座×1
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匯豐﹕樓價升幅與收入呈脫節 與收入走勢背馳 97後重現
(明報)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政府推出「九招十二式」兩個多月,僅為熾熱樓市帶來短暫降溫,近日各區二手樓價全線回升,根據中原領先城市指數,樓價由去年首季至上月底共錄得33%升幅,遠超過同期港人的收入增長;本港按揭市場龍頭匯豐銀行,其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承認,香港樓價上漲速度與港人收入增幅,正出現「小量脫節」。
王冬勝昨日出席記者會被問及樓市前景時,承認近日樓價有加快上升迹象,其上漲速度與港人入息升幅也正出現「小量脫節」。因此,銀行依照一貫做法,在審批按揭時進行嚴謹的風險管理,「銀行亦不時檢討,若利率上升,對供樓負擔有什麼影響」。但王冬勝強調,目前按揭業務,無論貸款拖欠比率抑或壞帳,尚處於偏低水平。根據金管局統計數字,5月份本港樓宇按揭貸款拖欠比率為0.03%,屬相當低水平。
王冬勝﹕未收緊按揭審批
不過,王冬勝強調,匯豐並未收緊審批按揭的尺度,「我們一直都監控嚴謹」,例如供樓負擔不可超出借款人入息的50%,「經過91至97年(樓市泡沫),我們已累積很多經驗」,故這基本守則是不會改變的。
根據東亞銀行經濟研究部前日發表的報告,本港樓價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已飈升至8.7倍,逼近97年樓市高峰期的逾9.3倍。但與此同時,受金融海嘯拖累,09年家庭收入卻按年萎縮3.6%,顯示樓價和家庭收入的走勢出現背馳,令港人供樓愈來愈吃力;這種背馳走勢與97年樓市泡沫爆破前相若(見圖)。

學者﹕供樓支出水平仍合理
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表示,過去一年,港人入息增幅跟不上樓價升幅,入息最多只有單位數字增長。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說,樓價持續上升,令年輕置業者「上車」愈趨困難,供樓負擔能力減低,亦對社會氣氛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麥萃才指出,目前港人平均供樓支出佔家庭入息約四成,仍屬合理水平。而且樓價上升不影響舊業主的供樓支出,因為他們較早前已在樓價較低時入市,樓價上升只影響新買家。除非按揭利率上升,新舊買家供款才會一併驟增。即使此情况出現,對業主的可支配收入影響有限,反而,樓價上升對舊買家帶來財富效應。
中信銀行國際執行總經理兼零售銀行業務總監王美珍也認為,目前未見到樓市出現任何警號,銀行仍照常按樓宇估值和個人收入,審批按揭。
然而,東亞日前的報告預測,若按揭利率上升3厘,供樓負擔比率便會升至逾53%,超過50%的警戒線水平,屬於一個相當高且港人難以負擔的水平。
李永達促增土地 復建居屋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表示,市民現時供樓負擔已是甚高,稍後有可能去到危險程度,他會繼續在立法會要求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恢復定期賣地以及復建居屋等,作為平抑樓價的手段,而稍後會繼續就樓市問題向當局質詢。民建聯陳鑑林亦表示,現時供樓的負擔,已令一般市民非常吃力,他表示會要求當局正視並增加供應,令市民有較多選擇,減低負擔。
【明報專訊】政府推出「九招十二式」兩個多月,僅為熾熱樓市帶來短暫降溫,近日各區二手樓價全線回升,根據中原領先城市指數,樓價由去年首季至上月底共錄得33%升幅,遠超過同期港人的收入增長;本港按揭市場龍頭匯豐銀行,其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承認,香港樓價上漲速度與港人收入增幅,正出現「小量脫節」。
王冬勝昨日出席記者會被問及樓市前景時,承認近日樓價有加快上升迹象,其上漲速度與港人入息升幅也正出現「小量脫節」。因此,銀行依照一貫做法,在審批按揭時進行嚴謹的風險管理,「銀行亦不時檢討,若利率上升,對供樓負擔有什麼影響」。但王冬勝強調,目前按揭業務,無論貸款拖欠比率抑或壞帳,尚處於偏低水平。根據金管局統計數字,5月份本港樓宇按揭貸款拖欠比率為0.03%,屬相當低水平。
王冬勝﹕未收緊按揭審批
不過,王冬勝強調,匯豐並未收緊審批按揭的尺度,「我們一直都監控嚴謹」,例如供樓負擔不可超出借款人入息的50%,「經過91至97年(樓市泡沫),我們已累積很多經驗」,故這基本守則是不會改變的。
根據東亞銀行經濟研究部前日發表的報告,本港樓價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已飈升至8.7倍,逼近97年樓市高峰期的逾9.3倍。但與此同時,受金融海嘯拖累,09年家庭收入卻按年萎縮3.6%,顯示樓價和家庭收入的走勢出現背馳,令港人供樓愈來愈吃力;這種背馳走勢與97年樓市泡沫爆破前相若(見圖)。

學者﹕供樓支出水平仍合理
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表示,過去一年,港人入息增幅跟不上樓價升幅,入息最多只有單位數字增長。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說,樓價持續上升,令年輕置業者「上車」愈趨困難,供樓負擔能力減低,亦對社會氣氛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麥萃才指出,目前港人平均供樓支出佔家庭入息約四成,仍屬合理水平。而且樓價上升不影響舊業主的供樓支出,因為他們較早前已在樓價較低時入市,樓價上升只影響新買家。除非按揭利率上升,新舊買家供款才會一併驟增。即使此情况出現,對業主的可支配收入影響有限,反而,樓價上升對舊買家帶來財富效應。
中信銀行國際執行總經理兼零售銀行業務總監王美珍也認為,目前未見到樓市出現任何警號,銀行仍照常按樓宇估值和個人收入,審批按揭。
然而,東亞日前的報告預測,若按揭利率上升3厘,供樓負擔比率便會升至逾53%,超過50%的警戒線水平,屬於一個相當高且港人難以負擔的水平。
李永達促增土地 復建居屋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表示,市民現時供樓負擔已是甚高,稍後有可能去到危險程度,他會繼續在立法會要求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恢復定期賣地以及復建居屋等,作為平抑樓價的手段,而稍後會繼續就樓市問題向當局質詢。民建聯陳鑑林亦表示,現時供樓的負擔,已令一般市民非常吃力,他表示會要求當局正視並增加供應,令市民有較多選擇,減低負擔。
MArk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布丁的美味吃時方知)
Prosperity makes friends, adversity tries them. (患難見知己)
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 (守時是做事的要領)
The purse of the patient protracts the disease. (病人的錢包使病延長)
Quick believers need broad shoulders. (輕信者需要有寬肩膀)
沙哩弄銃
2010 信報「動筆動思考」第二期計劃
A quick decision may speed you into disaster. (急忙做決定,會很快招來災難)
A quiet conscience sleeps in thunder. (平日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
Quiet wife is pretty.
Quietness is a great treasure. (安閒寧靜就是寶)
The race is got by running. (賽跑想贏,就得去跑)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匯豐加碼發債 籌近300億
7月 2日 星期五 06:00 更新
【經濟日報專訊】匯豐控股(00005)上星期宣布發行34億美元(約265億港元)8厘次級永久資本債券(perpetual subordinated capital securities),市場反應熱烈,匯豐昨日宣布再增發4億美元的債券,令整個發行規模增至38億美元(約296億港元)。
近年最大宗 美元永久債發行
資本市場人士指出,發行額甚至高於瑞信在2008年10月發售的35億美元永久債券,亦是近年最大規模以美元計的永久債券。
事實上,自去年底歐洲債務危機出現,永久資本債券在國際資本市場沉寂多月,匯豐這筆資本債券是繼法國巴黎銀行去年12月發行後的第一筆,以如此龐大的發行額,最終仍然加碼發行,反映市場的認購反應相當理想。
這亦是匯豐自去年3月提出世紀供股以來,再度籌集相等於股本的資金。一名歐資基金經理指出,截至2010年3月底,匯豐的資本充足比率及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分別為11.1%及9.7%,在國際銀行中已算是極高水平,而匯豐再度籌集資本金,除了可能考慮到監管條例對銀行資本有更高要求外,亦可能是「未雨綢繆」,加強資本以防環球金融危機再現。
分析:未雨綢繆 防危機再現
匯豐在過去20多年不時發行次級永久資本債券和優先股,截至去年底,匯豐仍有一筆金額14.5億美元入帳為股本的次級永久資本債券,及一筆金額21.33億美元優先股未贖回,其他未贖回的次級永久資本債共6筆,總金額27.8億美元,今次發行量已經超過其剩餘金額。
另外,匯豐旗下子公司亦有發行未贖回的次級資本債。
工商界研設扶貧基金 「洗負面形象」
2010-06-30
【明報專訊】隨着香港貧窮懸殊日益嚴重,「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直指工商界的批評亦愈來愈多,更是衍生其他政治問題的根源。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透露,工商界正醞釀成立一個基金,幫助政府安全網保障不到的弱勢社群,一來回饋社會,二來可以為工商界「洗底」、改善普羅大眾對他們的負面看法。
至於此舉是否有助商界為參選「洗底鋪路」,田北俊並沒有透露。他昨日出席商台節目《左右大局》時稱,今年初公、社兩黨提出「5區公投」,令人感到社會分化嚴重,因此有商界主動找他建議成立基金,為社會弱勢提供援助,例如為求學青年提供免息貸款、資助長者醫療券的上限增加至千元等,務求透過慈善捐贈令社會更和諧。田北俊說,計劃今年底正式成立基金,每年籌款目標達數億元,因此必須得到工商界的龍頭大公司支持。主持人問是否包括恒指成分股的大企業,他這樣回應﹕「大公司(捐款)銀碼固然多一點,但無論大小、左中右,都希望參與。」
每年籌款目標數億元
田北俊續說,商界普通擔心成立基金或會惹來政治指控,因此基金會以跨黨派形式運作,他只擔當「中間人」連繫各黨派及政府。他直言﹕「我們(工商界)都想攞彩。」
為免好心做壞事、錯誤分配資源,他們初步傾向基金資助的項目必須得到社會大部分人認同,並經政府相關部門審批和分配。另外,田北俊稱,工商界認為政府應把外匯基金每年投資所得,用於改善民生,而非一味以捍衛港元為由,把外匯基金賺取的利潤全數撥入財政儲備。至於政改問題,田北俊認為傳統功能組別未來可朝「普選區議會」方案的方向改革,即由業界提名、全港普選。他說不願見到泛民因政改四分五裂,而現時立法會工商界已分成多個派別,令政府提出政策時更難「箍票」。
【經濟日報專訊】匯豐控股(00005)上星期宣布發行34億美元(約265億港元)8厘次級永久資本債券(perpetual subordinated capital securities),市場反應熱烈,匯豐昨日宣布再增發4億美元的債券,令整個發行規模增至38億美元(約296億港元)。
近年最大宗 美元永久債發行
資本市場人士指出,發行額甚至高於瑞信在2008年10月發售的35億美元永久債券,亦是近年最大規模以美元計的永久債券。
事實上,自去年底歐洲債務危機出現,永久資本債券在國際資本市場沉寂多月,匯豐這筆資本債券是繼法國巴黎銀行去年12月發行後的第一筆,以如此龐大的發行額,最終仍然加碼發行,反映市場的認購反應相當理想。
這亦是匯豐自去年3月提出世紀供股以來,再度籌集相等於股本的資金。一名歐資基金經理指出,截至2010年3月底,匯豐的資本充足比率及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分別為11.1%及9.7%,在國際銀行中已算是極高水平,而匯豐再度籌集資本金,除了可能考慮到監管條例對銀行資本有更高要求外,亦可能是「未雨綢繆」,加強資本以防環球金融危機再現。
分析:未雨綢繆 防危機再現
匯豐在過去20多年不時發行次級永久資本債券和優先股,截至去年底,匯豐仍有一筆金額14.5億美元入帳為股本的次級永久資本債券,及一筆金額21.33億美元優先股未贖回,其他未贖回的次級永久資本債共6筆,總金額27.8億美元,今次發行量已經超過其剩餘金額。
另外,匯豐旗下子公司亦有發行未贖回的次級資本債。
工商界研設扶貧基金 「洗負面形象」
2010-06-30
【明報專訊】隨着香港貧窮懸殊日益嚴重,「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直指工商界的批評亦愈來愈多,更是衍生其他政治問題的根源。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透露,工商界正醞釀成立一個基金,幫助政府安全網保障不到的弱勢社群,一來回饋社會,二來可以為工商界「洗底」、改善普羅大眾對他們的負面看法。
至於此舉是否有助商界為參選「洗底鋪路」,田北俊並沒有透露。他昨日出席商台節目《左右大局》時稱,今年初公、社兩黨提出「5區公投」,令人感到社會分化嚴重,因此有商界主動找他建議成立基金,為社會弱勢提供援助,例如為求學青年提供免息貸款、資助長者醫療券的上限增加至千元等,務求透過慈善捐贈令社會更和諧。田北俊說,計劃今年底正式成立基金,每年籌款目標達數億元,因此必須得到工商界的龍頭大公司支持。主持人問是否包括恒指成分股的大企業,他這樣回應﹕「大公司(捐款)銀碼固然多一點,但無論大小、左中右,都希望參與。」
每年籌款目標數億元
田北俊續說,商界普通擔心成立基金或會惹來政治指控,因此基金會以跨黨派形式運作,他只擔當「中間人」連繫各黨派及政府。他直言﹕「我們(工商界)都想攞彩。」
為免好心做壞事、錯誤分配資源,他們初步傾向基金資助的項目必須得到社會大部分人認同,並經政府相關部門審批和分配。另外,田北俊稱,工商界認為政府應把外匯基金每年投資所得,用於改善民生,而非一味以捍衛港元為由,把外匯基金賺取的利潤全數撥入財政儲備。至於政改問題,田北俊認為傳統功能組別未來可朝「普選區議會」方案的方向改革,即由業界提名、全港普選。他說不願見到泛民因政改四分五裂,而現時立法會工商界已分成多個派別,令政府提出政策時更難「箍票」。
訂閱:
文章 (Atom)
參考
脫離困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對於生死這問題沒有充分的認知 死亡對一個學童來說未必代表他不想生存,他只不過是在表達某些難言之隱或某些信息,他可能對大人世界表達一些控訴或者對社會一些控訴。 《青少年為何走上絕路?》 1。兒童眼中死亡是怎麼?見耶穌就是蒙主寵召/即是死亡。原因搞...
-
http://gashapon.jp/ toy-people http://staffweb.hkbu.edu.hk/ppp/TPCH/TPCH1.htm watch cartoon online http://spriters-resource.com/pc_com...
-
宅.急變 – Angela 芽衣 日菲混血兒太屈機 アンジェラ芽衣&桃月なしこの極上ペアがW出演で『週刊FLASH』表紙に登場! 山口貴也&川津明日香 “芽依”川津明日香&“イズ”鶴嶋乃愛&“唯阿”井桁弘恵が語るヒロイン像 ...
-
日本有一個「大島てる」網站,讓人們可以上網一查就知道是否住到"不乾淨"的房子! 日本把「兇宅」稱為「事故物件」,根據定義,舉凡殺人、自殺、火災致死等令人忌憚的意外,皆為事故物件。而「大島てる」網站則號稱是日本唯一的兇宅網,以Google地圖為頁面,主要是列出東京都及周遭地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