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星期六

房屋

公屋85萬8千間,資助房屋45萬間,公營房屋和資助房屋合共120萬間。

全香港私人住宅大概有170萬間,約4成人住在公共和資助房屋。

香港物業其實福利不差,但許多人仍然覺得它不足夠。

最主要原因是香港許多公屋都被濫用,新聞提出辦法可以令濫用公屋刑事化。

過去十幾年,公屋流轉率,就是收回公屋再重新分配,大概是1.1%,2024年做得很好,流轉率去到1.9%,因為官員做很好。

一是沒有選舉制度,大家競選議員,區議員、或者立法會議員,就不需要再去收買公屋票源的票倉,做一些違背公義的事情去討好公屋居民。

流轉率是1%左右,收回七千多、八千間,上年收回15000多間,就是1.9%,現在住劏房大概8萬戶。以1%回收來計算,解決劏房要13.16年,但將流轉率推高至5%,基本上大概兩年多一點/2.63年就可以解決劏房問題。

可能真的有10%濫用也不奇怪,第一,香港申報制度不完善,第二,法例根本欠缺阻嚇力。

住在公屋的人走法律罅,覺得查不到資產,內地有物業、海外有物業,或者將物業轉讓子女而繼續持有公屋單位。

有些就在收入去做手腳,許多人出現金糧,包括開的士、開Uber、做飲食業,要求老闆出現金糧,不用報稅,這佔百分比也不少。

公共資源依靠納稅人,辛苦納稅而給其他人濫用資源。更加離譜是許多人懂玩,去玩分拆,譬如婆媳關係不好,做場大龍鳳,報警社工介入,就可以分戶。其實她們婆媳問題應該由她們自己解決,不可以把婆媳問題由其他人幫她們結帳,應由她們改善溝通,沒可能用一個免費形式幫忙分拆去解決,一個住私人屋苑的人都有婆媳問題,難道送一層樓來解決?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另外,香港是奇怪,公屋現時要幸福的公屋,其實住屋是否需要提供幸福的,做咁漂亮咁豪華?

公屋是一個保障房而已,是給一個過度性質,希望居住者有能力的時候,可以住資助房屋、或者購買私人樓。

香港建一間公屋不便宜,房委會年度報告指出,2019至20年年度,建一間公屋造價是61萬元,2023-2024年度是97萬元一間。居屋2019-2020年度是90萬元一間,2023-2024年度是115萬元一間,其實一間私人樓同樣大小的建築費都去100多萬至200萬一間。

如果政府循著形事化可以打擊濫用,會節省很多資源,像去年流轉率由1%上升至1.9%,收多幾千個單位,節省幾十億元,小數怕長計。

如果一個成功個案可以殺雞儆猴,流轉率推高,劏房問題有機會解決。


三元九運

每180年九星就會連珠,由1864年開始,到2043年。

上元就是開頭60年,中元是中間四運到六運的60年,下元是七運到九運的60年。

上一個20年是講行土星,就2004年到2023年,2024年到2043年就行一個叫九紫離火運.

180年會有大影響,九星連珠,排在一個最窄範圍裡面。

每60年一元,土星、木星、水星、地球連成一線。每20年,木星、土星、地球連成一線,對人的思想思考有影響,。

九運是火運,一個掛象,上下都是火,離火,也叫火中空。

火運和土運完全不同,2004年到2023年行土運很旺房地產,

AI、ESG、Carbon credit

虛疑貨幣、加密


對於香港樓市,一般都分為兩派:一派睇好、一派睇淡。

是否繼續持有港樓,有一個考慮,到底未來香港樓是升還是跌?

若果能夠更加深入研究的話,會發現港樓其實不是只看它升和跌,而當每個人處於不同人生階段裡面,在財務規劃可以提供不同做法。

<港樓變薪術>

現在香港正衰退週期,可能比預期中會更長,可能會經歷一段比較困難的時間。

1、認清港樓價值

首先港樓升跌,作者認為港樓未必會一蹶不振持續下跌的,就算負資產的宗數不斷上升,但是只要香港人是供得起的話,正常人是不會無緣無故賤賣的。

如果剛買了一間一千萬的樓,一家人搬進去,花了兩百萬裝修,安居樂業,工作算是穩妥的,無緣無故有個人走來說「八百萬賣層樓給我,現在樓價正下跌,遲一點就無機會賣。」

正常都不會理他。因為一家人住得好好,又供得起,為何賤賣出去。

對於統計處公佈的數字,關於個人入息和家庭入息,傳媒有時可能會刻意誇大或者亂說,譬如月入八萬元以上,比九成香港人厲害得多,這些說法到底是否正確呢,是值得質疑。

香港的有錢人真的很多,不是統計數字可以表達得出來,舉個例子,中小企的老闆,賺十萬元一個月,統計處找不到月薪,因為正常來說,是不會讓公司出月薪,多數都是把錢留在公司,然後他出一個很小數目的糧,譬如五千元,做小生意,把錢放在公司的話,其實很多花費在會計上,划算過自己用於個人支出的,因為可以免稅,譬如買一輛車或油費,可以放在公司開支裡面。

香港很多中小企,個個咁做,統計處就覺得這班人全部都是赤貧,所以香港人裡面有「隱藏富豪」、中小企老闆,是高收入人士,但統計處的數字顯示不出來。

判斷樓市是否繼續衰下去,要睇一個指標:拖欠銀行供款比率,即是幾多人供唔樓,

參考,SARS時期,拖欠銀行供款比率:2%,但2022年的數字只有0.06%。還有現在港樓主要以用家為主,投機客就比較少,2024年更新數字為0.11%,都是遠比SARS的時候為低。

專定認為拖欠銀行供款比率低於1%的話信貸風險仍然可控。

另外就是人口結構問題,香港人越來越長壽,越來越長壽的港人也成為香港樓市的穩定器。

基本上老人家都唔鍾意搬來搬去,也不是移民的主要群組,根據2019年的統計處資料,其實60歲以上的長者,41.2是有自置居所的,超過八成的人已經供完樓,無供款的壓力,而且是自住的,基本上不太可能會急住賣。

老一輩比年青一輩是更加有經濟能力的,其實他們不單止不會隨便亂賣樓,甚至有需要或者時機適合的時候,他們可以拿一筆錢幫子女入貨。

這些因素都可以令香港樓市短期內不會跌得太低。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傳媒怎樣唱淡,香港房屋長期是供不應求,而香港人自置居所的比例是51%,比大多數先進地區為低,因為發達城市的居民自置居所比例達60%以上。

看見高租金就是代表供不應求的結果,買家現在不敢什市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樓價可能未來再跌,這是一個信心問題,不是無需求。就算港樓有負面因素,依然有可為的,不會一直跌下去,有港樓的人也不需要急急腳沽貨,同時不是說現在樓值得去買,或者一定要保留,是取決於個人以及家庭的財政狀況而定。


ADCC反詐騙協調中心

集合民眾被騙的經驗,整合而成的資訊網,通過警民合作去減低被騙的機會。

緬北電騙集團每一晚都在放煙花,因為他們有規定,凡是騙到50萬一宗詐騙金額的話就可以放煙花,很慘被騙去資產,騙子就開心開香檳慶祝。

為何被騙,是因為資訊差太大,許多科技發展民眾未能掌握,所以跟唔上時代的節奏。

騙子掌握新科技,民眾唔知道。

雖然騙子集團的行為很可惡,政府發佈訊息嘗試制衡他們,

 App<防騙視伏器>,裡面有三個主要的功能。

1、可疑來電警示

有些電話號碼曾經被舉報過,它是疑似詐騙電話,當這個電話打到事主手機,事主會收到警示。

2、可疑網站偵測

瀏覽過的任何網站會做一個比對,是否有潛在風險的網站,立刻發個通知建議不要看。

3、公眾舉報給警署任何新的資訊

懷疑受騙或者收到一個可疑電話,然後收集最新消息,將資訊整理,散播給其他人。

必須持續地更新,盡快互相通報,減少被騙的機會。

第一個是永遠不要給個人資料出去,也不要跟對方透露個人資訊。如果對方說到一些,叫事主提供其餘資料就不要告訴,因為對方可能正在完成個人數據庫賣給騙子集團。

第二個,不要按任何的連結附件,因為可能是釣魚程式。

第三,任何要預先付錢的東西都有問題,有懷疑的話要先檢查清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參考

脫離困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對於生死這問題沒有充分的認知 死亡對一個學童來說未必代表他不想生存,他只不過是在表達某些難言之隱或某些信息,他可能對大人世界表達一些控訴或者對社會一些控訴。 《青少年為何走上絕路?》 1。兒童眼中死亡是怎麼?見耶穌就是蒙主寵召/即是死亡。原因搞...